在靜心時,我們可以品味到流連舌尖的舒暢茶香,可以聞到玫瑰花沁人心脾的芬芳,可以感覺到眼前人們溫柔的微笑,你甚至可以聽到竹葉摩挲的沙沙聲。一切不再隻是生活的浮光掠影而已,我們真的是在生活,不再是匆匆的、孤寂的人間過客,這就是靜的滋味。一舉手、一投足,都是定、都是靜。靜心是一種要樂在其中的事,不然起碼也要抱著樂在其中的心情。如果你認為它純粹是一種休閑活動、一種可有可無的東西,你就根本無法享受它,即無法真正進入並體驗其況味。
1.讓清風為你靜心
心情放鬆地坐著或站著。如果想要坐著的話,就要使背和脖子感到舒服,如果習慣於盤腿那就盤腿,要是喜歡坐在椅子上、床上也都行。如果是脖子和背感到不舒服,就找個枕頭來靠著,待感覺舒服了、身體不用費力了再開始。
想象有一股清澈的山泉水,從山上汩汩地往下流,流到頭頂,緩緩地沁到頭顱裏、沁到脖子上、沁到肩膀上、沁到雙手裏、胸部、腹部、腿、腳,再從腳心流到大地裏。
這個靜心要慢慢地做,不要著急,想象清澈的山泉水一點一滴地滲透自己的器官和身體裏的每一個細胞。感覺那一份清涼和清澈,隨著山泉水,讓細胞喝飽、滋潤,同時也將體內的髒東西順著水流,漸漸地從腳心流出體外,被大地吸收。疲累、壓力,就仿佛被清澈的山泉水洗滌過一樣,全部被帶走了。
把重點要放在享受清澈的山泉水清涼地滲入體內,享受那一份清涼、幹淨。不要故意逃避不愉快念頭的起因,或想要以山泉水用力地衝洗這些不愉快的感覺,因為當人產生這種念頭時,這種念頭的本身就是和自己的不舒服相對抗,任何形式的對抗都隻能引致心情的緊張;我們若帶著享受的心情進入清涼的感受,那份清涼才是一種靜心。
這樣的靜心在一天當中的任何時候都可以做,一次做15分鍾左右。如果喜歡的話,可以配合有水聲、鳥聲或是大自然的聲音,效果會更好一些。
這種靜心方法的適用對象為:壓力大、易疲勞的人群。
在時間上,一天當中的任何時候都可以做,一次做15分鍾左右,持續做三個星期以上。
至於地點,任何讓你感覺舒適的地方都可以利用。
方法:舒服地坐著或站著,想象有一股清澈的山泉水,從山上汨汩地往下流,流到頭頂,緩緩地沁到頭顱裏、沁到脖子上、肩膀上、雙手裏、胸部、腹部、腿、腳,然後從腳心流至大地裏,充分地感受其清涼。可以配合有水聲或是自然聲音的音樂,以幫助自己展開想象。
2.在夜空中尋覓月光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遭遇挫折是每個人必然的旅程。而伴隨著挫敗感而來的,往往還有失落、恐懼、痛苦、絕望等負麵感覺。倘若此時,對自己的情緒反應沒有覺察,任其在內心裏糾纏不清,便會被挫敗感牽絆而深陷於其中,令人一蹶不振、無法自拔。
顧城曾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遭遇挫折,如同陷入生命的黑夜,與其沉溺於失望的悲傷與忿恨,不如抬頭看看暗夜裏的點點星光,靜心自省,很可能會由此找到光明的出口。
一位年輕人在回家的路上,與曾經教過他的一位大學教授巧遇,老教授關切地向年輕人詢問近況;年輕人便向自己的老師大吐苦水,訴說自己畢業離校後遭遇的所有挫折及困境;老教授耐心地聽完年輕人的抱怨,點頭說道:“看來,你的狀況不甚理想。不過,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想過要改變這種現狀,讓自己過得好一點呢?”年輕人迫不及待地回答道:“誰不想一帆風順呢?但或許命運使然,我已經徹底地失望了。”老教授神秘地笑了笑道:“跟我走,或許會找到一線生機!”年輕人跟著老教授來到他的住處,那是在市郊的一處簡陋的平房。老教授興高采烈地邀年輕人坐下來陪他聊天、看星星。老教授指著天上的星星問道:“你可以數清天上有多少顆星星嗎?”年輕人一臉的沮喪,有氣無力地回答道:“當然數不清,這就是所謂的生機嗎?”老教授望著年輕人,語重心長地說:“在白天,我們所能看見的最遠的東西,是太陽;但是在夜裏,我們卻可以看到超過離太陽億萬倍距離的星體,而且不止是一個,數量是多到數不清的。我知道你的處境不順利,但若是年輕時便一帆風順,終其一生,你也隻不過是看到一個太陽;現在的重點是,你的人生進入黑暗時,你是否能看到更遠、更多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