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功能新氧都有”。金星介紹道:“並且產品設計和推廣其實並不困難。因為醫生醫院都很現實,任何一個平台幫他做宣傳,他都願意。公立醫院的醫生也不會比私立醫院的醫生難溝通,因為大部分的醫生還是處於吃不飽的狀態。”
據了解,在北京整形醫院中,八大處是最出名的,有十幾個科室,每個科室有六到七個醫生,其中一個是主任醫生,兩個到三個副主任。在這個科室裏,首先是主任醫師做手術,其次是副主任,再往下去分就沒有了。
北京美萊醫院的醫生也告訴鳳凰科技,私立醫院的整形醫生多是從公立醫院挖過來的。多一個客戶渠道無論效果怎樣都不會拒絕。
“整形醫院和醫生沒有付出一分錢,省下了營銷費用回饋給用戶,打個七折利潤率也沒變。”金星認為這樣一來,兩邊都有好處,醫院多了一條渠道,不用全部將錢投放百度。
未來:站在行業的風口上
談到盈利模式,金星顯得很輕鬆,“我從做這個事開始就沒有為錢擔心過”。
據了解,整形O2O的商業模式都是拿整形醫院的傭金作為營收,中國人整形的客單價都上萬元,傭金比例一般在30%左右,也就是平均一單客戶能為整形O2O平台提供至少三千元的收入。
“新氧沒有收取醫院給的分成,我們暫時不考慮盈利,這個行業賺錢很容易,但新氧本質上不想把盈利轉接到消費者身上。”金星計劃中的新氧更傾向於淘寶的C2C模式,隻做平台,讓用戶和醫院直接溝通,醫院省下的傭金則以折扣方式轉還給用戶。
不過,他補充道,還沒具體考慮過盈利模式,即便真要考慮,也可以針對國內醫生醫院隻會做暴力營銷,不會做好的營銷的弱點,從這方麵增加收入的空間。
目前,新氧已經在一年內獲得了三輪千萬美金級融資,“投資方看好這個行業,也有很多其他投資方來追著來投資”。
因此相對於錢,金星認為整形行業O2O的困難在其他兩個方麵。
首先是消費者的認知的培養。目前,整形行業的消費路徑仍是先受廣告影響,然後直接到整形醫院谘詢定價整形。消費者並沒有通過互聯網平台預約的習慣。
從新氧運營的數據來看,去年7月底開始,新氧為各個整形醫院輸送了上萬客戶,以客單價平均2到3萬計算,消費額在兩到三個億。而分到每個醫院來說,一個月用戶最多的有三四十個,中等的幾十個,較少的幾個。
這和醫院的渠道重視程度有關。北京一家醫療美容醫院告訴鳳凰科技,醫院一個月能接受輸送用戶幾十個。而美萊醫院方麵透露隻有幾個。美萊醫院的運營人員表示,美萊各個推廣渠道都有,在新氧的平台上推的力度不算大。
其次,整個行業還處於培育期。整形行業的互聯網發展比別的領域落後,別的領域裏比較好的模式還沒有搬到這個領域裏麵來,搬過來也需要時間試錯。加上這個行業是醫療領域的一個專業市場,有足夠高的門檻,醫療知識是一個壁壘。
“但這給了新氧機會。新氧現在是站在整形行業的風口上。”金星認為,整形O2O對於創業者來說還屬於藍海。整形在未來的五到十年內都處於非常高速的增長階段。以前還是小眾去做整形,現在越來越變成了全民消費。
所以當被問到是否擔心如第一次創業時因環境不成熟而夭折時,他說,“從現在發展情況來看,證明當初選擇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