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陽光的溫暖氣候,不僅宜人,而且宜花。城郊漫山遍野都是花田,竟超過一萬畝(達750公頃)。殘冬向盡,花農就忙著培植花圃,先是紫羅蘭,春天是水仙花和玫瑰,入夏後有金雀花和橙花,秋天又是茉莉花。再加上薰衣草、含羞草,一年四季,香花瑞草,幾乎不斷,萬紫千紅,美景處處。
當然,種這麼多的花草,並不是隻為觀賞,更重要的是用做製造香水的原料。為了不損失香氣,花朵采摘有嚴格規定,例如玫瑰花必須在每日淩晨4時到7時中間摘取;茉莉花須在陽光剛照到花朵時摘取,不適時地采花,會損失香氣的20%。
采下的花草送到附近的香水廠去提取香料。據設在城中的國際香水博物館(MuséeinternationaldelaParfumerie)介紹,格拉斯的香水業已有三四百年曆史。中世紀時,這裏以製作法國貴族用的皮手套出名,但當時工藝落後,皮革總有難以消除的腥味。16世紀,在亨利二世的王後,來自意大利的卡特琳·德·美第奇的推動下,格拉斯出現了香水業。最初,香水是用來掩飾皮手套的腥味。但隨著王室大量使用香水的需求,此地的香水業日益興隆,取代了皮革業,並成為法國香水業的中心,在世界上闖出了聲譽。今天,格拉斯設有30多家香水廠,其中好幾家都對遊人開放,最有名的是弗拉格納爾香水廠(ParfumerieFragonard)。在這裏遊人可以參觀製造香水的全過程。
據接待人員介紹,從花朵中提煉香精,通常用三種方法。最古老的是蒸餾法,即把花放在容器中煮沸,使花中的香精化為氣,然後再使這氣體和水蒸氣冷卻,凝結成香精。18世紀發明了吸收法,將豬脂或羊脂與香花混合,讓脂肪飽吸香氣,再用酒精將香脂融解,成為名貴的香膏。現在則主要使用提煉法,即將化學溶劑加入花朵中,香精很容易就溶解了。這方法最簡便,而且可以把香精迅速地完全提煉出來,不受無謂的損失。
據說,提取一公斤茉莉花香膏需要三百多公斤鮮花,價值五六萬法郎,比黃金還貴。而玫瑰油更貴,價格是同等重量黃金的一倍,因為成噸的玫瑰花才能出一公斤玫瑰油,也就是說至少要采上百萬朵玫瑰花才行。
當然香水沒有這麼貴,裏麵的香精隻是一點點,大部分是水和酒精。而香精是用各種天然香花芳香油或香膏與其他芳香原料調配而成的,調配工作離不開香味辨別師,他們被昵稱為“鼻子”,是格拉斯最受尊敬的公民。有他們坐鎮,此地香水的質量和品種都會不斷地提高和翻新。
各香水廠在接待遊客參觀的時候,也不忘做生意。廠內的銷售店裏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香水。由於運費的差別,這裏的香水比巴黎要便宜,不妨買幾瓶,回去贈送親友,做個紀念。
國家級博物館:盧浮宮
盧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岸,曾為王宮,現為國立美術博物館。13世紀初,奧古斯特·菲利普出於防禦的目的,在塞納河邊建造了一座城堡,國王喜歡住在西岱島上,這裏隻用於存放王室的檔案和珍寶,當時即稱盧浮宮。查理五世時盧浮宮成為王宮,並修建了圖書館。此後一段時間,盧浮宮卻無國王居住。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委派建築師皮埃爾·萊斯庫對盧浮宮進行改建和擴建,萊斯庫拆掉舊時城堡重建了具有文藝複興時期風格的建築。此後,經過享利二世、享利四世、路易十三、路易十四、拿破侖一世、拿破侖三世曆代王朝不斷的擴建、裝飾,盧浮宮成為一座富麗堂皇的王宮和博物館。最近一次整複工程開始於1981年。
盧浮宮有7大展覽廳,6大藝術館。6大藝術館是:東方古文物館、古埃及文物館、古希臘、羅馬藝術館、繪畫館、雕塑館和珠寶箱。自16世紀弗朗索瓦一世以來,曆代君王都為盧浮宮提供了許多藏品,特別是拿破侖一世遠征時,把許多國家的藝術珍品,尤其是意大利的不少名畫都搜集到盧浮宮。盧浮宮現在的藏品多達40萬件,共有225個展廳,麵積為7萬多平方米。盧浮宮逢周二閉館,其餘時間對外開放,並且每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免費開放。
“維納斯”同“勝利女神”、“蒙娜麗莎”被譽為盧浮宮的三大鎮宮之寶。
“米洛島上的維納斯”陳列在盧浮宮的最底層,它被公認為希臘女性美的原型。像高兩米多一點,雙臂已折斷,至今為止,誰也搞不清這尊像上的兩隻手臂是什麼樣子。這尊雕像是1820年在米洛島上被一農夫發現,屬於公元前2世紀的作品,維納斯看上去微微有些傾斜,顯出仿佛正倚靠著什麼想象中的支撐物,這種處理手法使雕像顯示出曲線美和優雅的動感美。雕像的作者似乎是普拉克西特,材料是帕利安大理石,白色大理石質地使這位女神軀體和肌膚透顯出輕盈與美麗。
“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是1863年發現於薩莫特拉斯,它的頭部和雙臂已散失。這尊古希臘雕像約創作於公元前190年,當時羅得人剛剛取得戰爭的勝利。勝利女神昂然挺立船頭,海麵上狂風怒吼,吹打著她單薄的衣衫。創作者對衣服的處理方法幾近巴洛克風格,衣帶在狂風吹拂下抖動,與女神的肌體緊貼,而抖動的衣服又反過來把女神的兩條手臂推向後背。像高2.75米,係帕利安大理石質地,置於通向二層展廳的走廊上。
在繪畫藏品中唯一享受超級安全措施的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被珍藏在一個打不碎的玻璃櫥窗裏,由一位保鏢片刻不離地守護著。歐洲人多稱這幅油畫為“喬貢德之妻”。據說畫中的淑女是一位佛羅倫薩人,後嫁給當地的一位顯貴喬貢德為妻。達芬奇創作此畫曆四載而未竟,後在巴黎完成,由弗朗索瓦一世國王購之收藏。此畫一問世即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成了文藝複興時期肖像畫的代表作。凡去盧浮宮的人,無不去二樓大廳細細欣賞蒙娜麗莎的永恒的微笑。
現代藝術殿堂:蓬皮杜文化中心
位於塞納河北岸,離雷哈勒地下商場不遠的蓬皮杜文化中心,外觀極像一座巨大的化工廠,整座建築的外表和內部布滿了各種顏色的鋼管和玻璃管道狀電梯,被人們稱為“鋼鐵和玻璃的建築”,實際上它是集博物館、展覽廳和演出廳於一身的現代化藝術殿堂。
文化中心所在的地區原名叫波布爾區,意為“美鎮”,本是一塊閑置的空地。1969年,根據當時的總統蓬皮杜的提議,法國政府決定在這裏修建一座集現代造型藝術、建築藝術、城市規劃藝術、電視電影、文學、音樂、舞蹈等藝術手段於一體的藝術場所。為此,法國在全國和國外共征集了681個設計方案,最後選中了由兩位意大利設計師和一位英國設計師提出的方案。工程於1972年動工,1977年1月31日正式落成。整座建築占地一公頃,由13根立柱和84根重72噸的橫梁構成框架,共分為五層,每層麵積為7500平方米,建築物外有麵積一公頃的廣場,所有的人行通道、電梯和交通線都在樓的外麵。
文化中心的一、二和三層是“公共圖書館”,裏麵藏有圖書40萬冊,電影近2500部,地圖5000幅;閱覽室麵積達11000平方米,擁有1800個座位;一層的報刊閱覽室裏有120個座位,3000冊圖書,900種唱片和激光唱片,950種雜誌;二層的視聽區裏可以學習121種語言。
二層的一部分是“工業創造中心”,這一中心擁有12000部各國著作,300種期刊,2000位各國設計師和建築師的履曆,4萬張幻燈片和圖片。
三層的一部分和四層的大部分是著名的“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麵積12300平方米,陳列的作品數達33000件,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現代藝術博物館之一。陳列品以1918年為界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1905年至1908年,時間雖然不長,但法國畫壇派別林立,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達達主義、表現主義以及抽象藝術的萌芽紛紛湧現,畫出了自印象派以來巴黎逐步成為世界藝術中心的軌跡;第二部分,陳列品以1918年至1960年為限,集中了馬迪斯、夏卡爾、畢加索、米羅、達利等超現實主義各位畫家的作品。
如果說盧浮宮博物館代表著法蘭西的古代文明,那麼“國立蓬皮杜文化中心”便是現代化巴黎的象征。
巴黎的曼哈頓:拉德芳斯
在巴黎西部,順盧浮宮—協和廣場—凱旋門這個軸線遠望,人們可以看到一片密集的高層樓群,與周圍建築相比,它們真正是“鶴立雞群”十分突出。這就是新近誕生的拉德芳斯區。法國人常把它稱作“巴黎的曼哈頓”,一方麵因為這裏是大型企業、財團、跨國公司與托拉斯的集中辦公區,另一方麵則因為它的建築風格與結構完全是美國式的,與法國的傳統毫無共同之處。
法國人的初衷是在這裏建起一個全法國、甚至全歐洲最大的經濟中樞,“讓全世界的企業家都知道它,都來這裏談生意。”應當說法國人的目的正在慢慢達到。因為,世界上100家最大企業中已有1/5在這裏設立了辦事處,法國國內20家最大企業中,有半數以上的代表處已經安置在這裏。有的大企業、大銀行(如埃爾夫石油公司、埃索石油公司、法國電力公司、裏昂信貸銀行等)還買下了整座的摩天大樓。
拉德芳斯區共占地160公頃,30年前開始興建。目前已有45座大樓高高聳立在那裏。第一期工程,8座30層樓的大廈於1967年建成。第二期工程,20座40層樓的高塔在70年代建成。第三期工程對原有設計做了較大修改,新建的樓房都不超出10~15層。每個房間均有窗戶,可以打開自然通風。此外,每套辦公室中設置有電腦室、電訊室、會議室以及餐廳、體育活動廳等,工作與生活條件大為改進。
目前,在這個經濟、商業中心,總共已建起300萬平方米的辦公用房,有700多家大企業的總部或辦事機構設置在這裏,職工總數超過10萬人。來去這裏的法國與世界各國的企業家終年不斷。設置在拉德芳斯地區的這些企業的年營業總額在10000億法郎以上。飯店、旅店等服務設施一應俱全,鐵路、公路交通四通八達。整個區建有6個大型公共停車場,可以同時停放26000多輛汽車。停車場與各高層建築直接溝通,來上班或辦事的人停好車後,進入電梯,便可直達要去的樓層。
拉德芳斯區的高樓、公路、廣場幾乎都是用鋼筋水泥從平地上架起的。它們的四周是一條高高架起的環形高速公路。樓群中間是一個巨大的廣場,上麵有花壇、噴泉、雕塑、長凳,但沒有任何車輛行駛,原因是廣場也是建在空中,底下是公路、停車場、公共汽車站。這在巴黎地區是個難得的行人的天堂,因為,市區的廣場基本上都被汽車占領了。
拉德芳斯區的地鐵站值得專門提一下,因為每天出入這裏的人數達8~9萬人次。地鐵成為此地最重要、最方便,也是最便宜的交通工具。拉德芳斯地鐵站包括有兩個站台,一個供地區快速鐵路(RER)用,另一個則是巴黎市區地鐵的延伸點。RER是連接巴黎市區與郊區的幹線,向市區方向行駛第一站就是戴高樂廣場,行車時間不足5分鍾,從那裏再換乘各種車輛極為方便。
廣場中心有一個電子控製的音樂噴泉,夏季每逢星期三中午、星期六下午及星期日傍晚均有音樂表演。這裏沒有出入口,人們自由來去。音樂愛好者們席地而坐。音樂與水流配合極為默契,全部由電子設備控製,使人看後得到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可以說,這是歐洲最大,也是最美的一座音樂噴泉。
1981年,在拉德芳斯地區建起了名為“四季”的歐洲最大購物中心。中心容納了250多家商店,從服裝、鞋帽、化妝品、日用百貨到電器設備、建築材料、汽車應有盡有。在購物中心有9家電影院,20個餐廳,還有一個規模巨大的“奧商”超級市場,每天有2萬多人在這裏推著手推車從貨架上自選商品,然後到付款處付款。有意思的是,超級市場做過一次調查,中午來選購商品的大多是附近高樓中的辦事人員,下午的顧客許多來自鄰近地區。而拉德芳斯區本身的居民大都喜歡在下午6點之後到這裏采購。這個購物中心的年銷售額超過40億法郎。
拉德芳斯區的兩個最後的大工程近年已經陸續完成,一個是“大拱門”的建設,另一個是改造展覽中心的工程。“大拱門”位於拉德芳斯最西端,實際上是盧浮宮——協和廣場——凱旋門中軸線向西延伸的終點。整個建築是個立方體,呈門框狀,中間形成一個高與寬各100米的空間,足足可以擺進一個巴黎聖母院或者榮軍院內的大教堂。兩側各為36層的辦公用房,其使用麵積達10萬平方米,可供5000人同時辦公之用。頂部則為會議大廳。這個龐然大物全部為大理石貼麵或裝有暗色玻璃。建築材料的總重量超過30萬噸。如果知道巴黎的最高建築埃菲爾鐵塔的重量是7000噸,那麼30萬噸的重量會使人感到吃驚。承擔整個建築的地基深度達30米。為了這項工程法國人花費了近30億法郎。
全國工業與技術中心是另一座規模巨大的建築工程,外觀呈等邊三角形,邊長各818米,中部頂高46.3米。奇妙之處在於底下共有3個支柱,將其從地麵托起,這是一座極其複雜而又奇特的建築。這裏專供舉辦各種臨時性展覽會。裏邊有場地可調節的會議廳;有2萬多平方米的辦公用房,既供長期租用,也可解決用戶臨時需要;有2.5萬平方米的固定展廳,專供電子技術展覽;有一個200多間房的高檔旅館及一些服務設施。
拉德芳斯區已有30年的曆史,真的成了法國的經濟中樞,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家每天都蜂擁到這裏。但是對於是否應當用鋼筋水泥築起這個超現代化的商業區,人們仍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現代經濟正在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估計拉德芳斯也會像艾菲爾鐵塔一樣,逐漸會被法國人民所接受並喜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