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2 / 3)

同樣,在法國,“對不起”、“請原諒”等表示歉意的用語比我國的使用範圍要廣得多。若是對方跟你講話時,你沒有聽懂或是沒有聽清,切不可冒失地問:“什麼?”而應說:“請原諒,我沒聽懂您說的話”,或“請原諒,我想請您重複一遍剛才您說的話”。在與客人或朋友交談時,如有必須離開的事情,應向對方道歉並說明情況,可以說:“對不起,我必須稍微離開一下”,或“請原諒,我得去接電話”。如果是在家裏接待客人時,又有人在敲門,你應該對在座的客人說:“對不起,我得去看一下”。若是郵差或秘書送來信件、電報等,你可以對你的客人說:“請原諒,我要先看一下是否有急事要處理”,或是:“對不起,我得用一點時間馬上處理一下這些信件,請原諒我”。

總之,無論何時何地、對待何人,都應禮貌待人。

待人接物的奧秘

法國人一般待人接物的習慣與我國的習慣有著很大差別。法國人見麵打招呼非常簡單,如果是在上午,見麵時就說:“早上好”。下午呢,說聲“下午好”。當然還有“晚上好”等等,或者也可以說“怎麼樣?”“您近來可好”等問候語。在我國則不盡然,朋友、熟人之間打招呼時,一般都比較具體。如“上班去呀?”“吃飯了嗎?”的關心,並非真正要打聽人家的私事,但法國人就不這麼看。有時,就連中國人的關心他人,問寒問暖,如“天氣涼了,你可要多穿些衣服呀”或“你最近身體不好,可要穿暖些,千萬別著涼”之類的話,他們也視為幹涉別人的私生活,不禮貌。因為他們認為,穿衣服的多少和自己的冷暖是個人私事,別人不應該過問。

在與人交往時,態度要熱情大方,而不應顯得局促不安,神不守舍。談話時,語調不宜太高,語氣要自然、和藹,讓對方感到親切,在聽別人講話時,神情要專注,眼睛應注視對方,東張西望,煩燥不安,都是對對方的不尊重。注意談話時不要隻顧自己一味地誇誇其談,不給別人講話的餘地,別人講話時,不要隨便打斷人家的話頭或話題,應等人家把話說完或告一段落時,再談自己的想法。若確有要事或想對剛才自己說過的話做一點補充,應先道對不起,然後再講話。此外,一個有禮貌的人還應特別注意談話的話題,除親密朋友以外,一般的社交場合不宜過多地談論自己的瑣事或是向別人訴苦,而是應該找一些既是你喜歡的、也能引起對方興趣的話題。

談話時若有三人以上在場,隻談兩人知道的事情或是用隻有兩人懂得的語言交談是很不禮貌的。法國人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當一個法國人與外國人交談時,若是他發現你會講法語但不同他用法語交談,而用英語時,他會很生氣的,這主要是因為,近年來英語的使用範圍越來越廣泛,日趨國際化,許多原來講法語的國家和地區也開始使用英語,法國人稱之為“英語的侵略”。因此許多法國人對此很反感,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講英語。

善於溝通

到法國人家裏做客,最好的禮品是帶一瓶酒,可以是本國酒,也可是“洋酒”。一般來說,現代歐洲家庭都比較隨意了,沒有什麼太繁瑣的禮節。不會用刀叉無所謂,主人會很清楚,他們也不會用筷子。你可以大大方方地活學活用,還會給飯桌帶來額外的樂趣。談話也可以自由談,不必拘謹。言行舉止要有教養就行。法國人喜歡讀書,討論曆史、哲學或藝術。法國人給人幫忙,隻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不上忙的,會明確告訴你無能為力並講明原因。能幫上,也會說明能幫到什麼程度。不會信口開河,輕易許諾,也不會斤斤計較,能幫不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