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市場上的貨物都是沒有標價的,所以市場上充滿了一片討價還價聲和攤主的吆喝聲,你可以買到一些便宜貨,也可能因貪便宜而上當受騙或買得貴了。跳蚤市場也容易成為贓物脫手的場所。
易物市場
在商品經濟很發達的巴黎,還有一個以物易物的市場。
這裏的以物易物市場地點在巴黎西郊拉德芳斯,但隻有每年9月第二周的星期六和星期日才舉行,所以實際上是一年一度的短期交易會。在那兩天,人們大清早便從四麵八方湧向拉德芳斯市場。
那裏到處擺著臨時地攤,陳列物品五花八門,既有家用電器、衣服、首飾、家具、日用品、玩具,也有文物古董、書刊、郵票等,多數人是攜帶著自己家裏用過的舊東西,偶爾還有祖傳的珍品。在這個市場裏,沒有買主和賣主,人人都在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同時並出示自己的物體,爭取跟對方達成交易,不用定價碼,也不用辦任何手續,一切都憑自願和需要,憑雙方有經驗的眼光,做到價值大致相當。
參加兩天實物交易的人估計每年不下七、八十萬,隻要耐心尋找和洽談,不致空手而回,這比逛商店、舊貨攤更有趣。
這種易物市場是從1973年開始的,當時正值拉德芳斯區的建設起步,拉德芳斯區的管理當局便把組織易物市場作為擴大該地區影響、豐富活動內容的一個部分,在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向前來參加交易的群眾提供各種方便,並免收管理費用,這一傳統一直沿襲至今。
法國當鋪
法國的當鋪據說有20多家,私人經營的不多,主要是“官當”。巴黎的當鋪就不少,不過很少張揚,最有名也很古老的一家當鋪就在巴士底廣場附近,法郎·布爾喬亞街55號,街名是音譯,法文原意是誠實的資產者,在這裏開設當鋪也許是巧合,不過也是諷刺。門口掛著招牌是“巴黎市信貸行”,是根據1777年路易十六一道諭旨設立的,名為抵製私人高利貸者對老百姓的重利盤剝,實際上朝廷也同樣重重榨取平民百姓。
當鋪和其他商店不同,大門是緊閉的,你要推門進去時,門後的小鈴便響了起來,來當東西的窮人聽見這種鈴聲怕會引起許多感覺,也可能會勾起他痛楚的回憶。進了當鋪,就感到空氣相當死寂,前麵是一行又高又長的櫃台,當東西的人,要高舉著把物品送上櫃台,這情景真和中國舊社會典當十分相似。東西進了當鋪就不值錢了,值一千法郎的東西能當到一百法郎就不錯了,而利息要15%,有的還高達27%。東西當進去以後,定一年為期,如果3年後還不去贖,當鋪便要將物品變賣,無力贖物的人等於將東西賤賣出去。當的物品多是首飾。當鋪裏來的人倒是不多,靜靜地坐在一邊的長凳上等候著,大多是衣著簡陋、麵容憔悴,不過也有少數穿得很體麵的,也可能隻是周轉一下銀根。也有富人來當鋪的,他們在出門度假前,先把貴重物品當在這裏,以防家裏被人撬鎖偷竊,好比花點錢代他保管一下,這比放在銀行保險櫃裏還要便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