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飼料安全性問題 推動飼料工業健康發展(2 / 3)

2.3 添加有機砷製劑導致的問題 目前我國允許作為飼料藥物添加劑的有機砷製劑,有對氨基苯胂酸(氨苯胂酸、阿散酸)和硝基羥基苯胂酸(洛克沙胂)。它們在豬禽飼糧中的安全添加量分別為50~100 mg/kg和 30~50 mg/kg。近年來由於不少飼料廠家片麵強調有機砷製劑的促生長作用及防病效果,加上有機砷製劑可使動物產品皮膚紅潤的誤導,致使有機砷製劑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且添加量日趨增高,由此帶來的環境砷汙染令人擔憂。砷是一種環境汙染物,對人的健康有多方麵的危害。許多國家近年來相繼對砷製劑的應用作了嚴格限製或禁用。我國也應從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角度考慮,盡早規定禁止使用砷作為飼料添加劑。

2.4 鎘汙染的問題 鎘(Cd)是一種有毒的重金屬元素,屬嚴重汙染性元素,其特點是進入動物體內的鎘排泄很慢,有明顯的蓄積性,在體內存留時間長,生物半衰期達10年以上。動物長期攝入含鎘量高的飼料容易引起慢性鎘中毒,損害腎髒,導致骨質疏鬆症,還可引起貧血,損害生殖係統,並幹擾鋅、銅、鐵在體內的吸收與代謝,從而導致鐵、銅、鋅的缺乏症。

3 飼料的環境化學性汙染問題

現代工農業生產中化學物質的廣泛大量使用,給社會帶來巨大效益的同時也汙染了環境,給人類帶來了危害。有毒有害化學物質除經由空氣、飲水等進入動物體與人體外,飼料和食品中的有毒有害化學汙染物也是危害動物及人體健康的重要渠道。

3.1 二惡英汙染 二惡英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分解,被動物攝入體內後,主要貯存於肝髒和脂肪中。二惡英能引起肝、腎損害和內分泌紊亂,危害生育和胚胎發育,損害免疫機能等,並有明顯的致癌性。二惡英的來源主要為:廢棄物焚燒和氯酚、氯苯、氯化苯氧乙酸除草劑、製漿造紙時的氯化漂白等化工生產過程。近年來二惡英汙染飼料和食品的事件時有發生。

3.2 多環芳烴等典型化學汙染物汙染 多環芳烴、硝基多環芳烴、多氯聯苯、氯代芳烴、硝基芳烴化合物等,和二惡英一樣是我國環境科學界近年關注的典型化學汙染物,其中不少汙染物具有難降解、易積累、毒性強的特性,甚至具有致癌、致突變、致畸作用。許多重要的化學工業生產過程都可產生這類汙染物,並進而汙染環境和人類食物鏈。

3.3 農藥對飼料的汙染與殘留問題 農藥汙染與殘留問題一直受到國內外人們的關注,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它與食品的安全性息息相關。從飼料衛生角度考慮,農藥在農作物(飼料)中的殘留,被動物長期采食後,可在動物體內積累和在畜產品中殘留,進而影響人體健康,並嚴重影響外貿畜產品出口。農藥殘留及其產生的汙染後果是嚴重的,但在目前的植物保護中,農藥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國,有機氯農藥已停用達20年,但在許多飼料和食品中仍有較高的檢出率。因此,在當前和今後一定時期內,應加強對飼料中農藥殘留的監測,嚴禁農藥殘留量超標的飼料進入市場和使用,通過對飼料中農藥殘留的控製進而控製畜產品的農藥殘留。

4 飼料的生物性汙染

飼料的生物性汙染包括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的汙染、寄生蟲及飼料昆蟲的汙染等,當前特別應注意的是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的汙染。

4.l 病原微生物對飼料的汙染病原微生物汙染飼料並隨後汙染畜產品,這是人畜共患傳染病傳播的重要途徑。近年歐洲爆發的震驚世界的瘋牛病事件就是明顯的例證。無數事實表明,人畜共患傳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可通過排泄物、水、空氣等汙染畜禽飼料,這些被汙染的飼料進人畜禽體內後可通過其產品轉移、傳播,危害人類健康。這類病原微生物包括大腸杆菌、沙門氏菌、布魯氏菌、結核菌、炭疽菌、口蹄疫菌、耶爾森氏菌(Yersiniosi)、彎杆菌、肉毒梭菌等。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曾經被認為已得到控製或滅絕的流行傳染病近年又有複發的趨勢。如近年法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等相繼爆發了牛、羊口蹄疫,並且正向世界廣大地區蔓延。對此,我國應當采取嚴格的防範措施。飼料行業應特別注意加強對動物性飼料產品的衛生監督與管理。

4.2 飼料黴變 世界上每年由於黴菌汙染糧食和飼料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很大。我國廣大地區(尤其是南方)飼料黴變問題相當嚴重,不少飼料廠家和養殖場(戶)甚至把已經嚴重黴變、不能食用的糧食產品喂給動物。飼料黴變可引起多方麵的危害,受黴菌汙染的飼料營養價值降低,脂肪、胡蘿卜素、維生素E、維生素B1含量顯著減少,代謝能下降,蛋白質品質(尤其是賴氨酸含量)下降,適口性不良,產生的黴菌毒素易引起動物急性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