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業中茶葉獸藥與飼料的研發和應用
茶神陸羽在《茶經》中載雲:“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樹全身都是寶,除了茶葉,榮根、茶梗、茶花與茶籽等均可被人類有效利用。茶根是一味很好的藥物,常用來治療心血管疾病,如風心病、肺心病、冠心病及心律不齊等;茶梗燒灰存性利用,可治某些眼疾;茶樹花可用於燙傷治療;茶籽由茶籽殼和茶仁兩部分組成,它們可以用來榨油、釀酒、製醬油。加工蛋白飲料、作飼料及藥用。
經分離鑒定,茶葉中含有600多種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營養成分,諸如蛋白質、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質元素等;另一類是藥效成分,如咖啡堿、茶多酚、脂多糖、芳香化合物等。廢棄的茶渣中常殘留著較多的營養成分。據研究,廢茶含有18%~20%的蛋白質、11%~13%的粗纖維、0.5%~1.0%的粗脂肪、8%~9%的礦物質、60%的易提取物和含氮物質,具有較高的潛在利用價值。
茶籽通過分離提取,可得到各種深加工產品,這些產品中以茶仁最具利用價值。據分析,茶仁中含有35%脂肪、20%澱粉、11%蛋白質、12%皂素、11%木質素和2%灰分。經過茶籽油和皂素提取後的茶籽餅中,仍含有11%~16%的蛋白質、5%~7%的粗脂肪、11%的氮親、0.37%的磷酸、40%的可消化糖以及約6%的礦物質。
研究表明,茶籽品種不同,其成分含量存在較大差異。如南印度茶籽的蛋白質含量為20%~23%,高於中國茶籽蛋白質含量一倍之多;其茶籽餅的蛋白質含量高達57%~69%,其中72%~84%可溶於水並能進一步製備成粗蛋白做動物飼料。
廢茶渣和茶籽餅通常被用來作燃料、肥料等,其利用價值低。若將其作飼料開發利用,則更有實用價值。早在唐代,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就精辟地指出:“茶為萬病之藥。”茶不應當隻局限於治療和預防人類的疾病,它還可廣泛運用於禽、畜等動物。
1 飼料的開發和應用
廢茶和速溶係、茶多酚天然抗氧化劑等生產後形成的茶渣含有高達52%的動物可消化營養物質。在將這種茶渣作動物飼料前,必須經過發酵處理,以使廢茶料和茶渣中的粗蛋白和多精降解。具體方法是把廢茶或茶渣烘幹(至含水份6%~8%)、粉碎後用20%的氫氧化鈉溶液於100℃條件下處理1h,除去木質素,然後用果膠酶或木黴菌在40℃條件下發酵3~4d,再在70℃下烘幹(至含水量4%~5%)、粉碎後包裝備用。
茶籽餅中含有的茶皂素,具有溶血性,放將其用於飼料之前需進行脫毒處理。具體方法為:將茶籽餅粉碎成塊狀,與0.5%碳酸鈉溶液1∶6混合,煮沸3h後,靜置除去上層堿液,再用10~15倍清水攪拌洗滌兩次,棄去洗滌液後,即可作精飼料喂豬。也有采用土坑發酵法的,即在黃泥土地上挖一長方形小坑,將茶餅搗碎用冷水浸泡後放入,上層加蓋塑料薄膜密封,晴天氣候幹燥時,每隔2~3d向坑內加一次水,每次加水量約為茶講重量的1/5,以保持茶餅濕潤;雨天在土坑四周開溝排水,以免坑內積水而影響脫毒效果。發酵時間與氣溫有關,一般氣溫在30℃以上發酵需12d。茶餅發酵至灰褐色,有氣泡和香味後便可取少量脫毒茶餅試喂小魚,若經12h後魚兒仍正常,則說明茶餅已脫毒。
茶葉一般都需加工成茶粉後再與其他飼料配合使用。在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茶粉,可改善飼料品質,提高飼料利用率,延長貯藏期。
1.1 茶飼料的應用效果 茶製飼料,不僅可為家禽、家畜等動物提供營養,增強抗病力,而且還可改善畜禽產品品質,提高產量(或產出率)。
1.2 茶飼料的應用
1.2.1 茶葉育肥牛 取茶葉100g、生薑200g,大棗15g,芝麻250g。先將大棗、茶葉加水1500g煎熬,再將生薑(切碎)、芝麻(研碎)倒入鍋中,熬湯待溫後,1次灌服。
1.2.2 茶葉複壯瘦牛 取茶葉50g、小米(或大米)500g、牛(或羊、豬)骨頭1000g、食鹽150g,熬湯候溫後喂服或灌服,每周回次,連用3~4次。
1.2.3 增加奶牛產奶量在奶牛飼料中添加烏龍茶粉,10天預飼期添加0.4%。40天試驗期添加0.5%。結果用這種添加有烏龍茶粉的飼料所喂奶牛的日產奶量比常規方法所喂奶牛的日產奶量高一倍。
1.2.4 茶葉配中草藥育肥豬菜製曲種發酵飼料,豬喜歡吃,吃後豬入睡快。飼喂這種飼料後,豬皮紅毛順,平均日增重1kg左右。這種曲種發酵飼料隻供育肥的架子豬使用,仔豬、種豬、母豬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