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奶添加劑在奶牛生產中的應用
隨著奶牛業的發展,促奶添加劑已廣泛應用於奶牛生產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以下就促奶添加劑在奶牛生產中的應用作一介紹。
緩衝劑 常用緩衝劑有碳酸氫鈉、碳酸鈉、氧化鎂、氫氧化鈣和膨潤土等。有道報稱,緩衝劑可使采食量和產奶量分別提高9%和10%;每頭每日添加碳酸氫鈉150克,產奶量提高79%,乳脂率提高133%。試驗證實,碳酸氫鈉和氧化鎂合成效果好,其用量為碳酸氫鈉0.8%,氧化鎂0.4%(總幹物質)
乙酸鈉 據報道,日糧中添加乙酸鈉,在乳脂率低的夏季,可提高產奶量17%以上,提高乳脂率0.2%-0.3%,而且乳脂也得到提高。國內有報道稱,奶牛正常口糧中添加乙酸鈉,產奶量提高5.58%,乳脂率提高10.58%,同時發現添加乙酸鈉對奶牛高溫季節應激有一定的緩衝作用。一般每頭每天補給300克即可。
異位酸 異位酸是丁酸、異戊酸、2一甲基丁酸和戊酸等化學物質的總稱。美國科學家用異位酸做全泌乳期試驗表明,平均每頭每天多產奶0.5-2,3公斤,泌乳初期添加產奶量提高10.6%。國內報道,添加異位酸提高產奶量乳脂率提高0.05%。異位酸的推薦用量為產奶前 2周45克/日,產奶後 86克/日。
磷酸脲 我國的“牛得樂”、“牛羊樂”等就是這類產品,是尿素和正磷酸通過加工生成的一種給合物,含氮量為17.72%,含磷19.6%,蛋白含量為110%,白色晶體粉狀,易溶於水。乳牛每100公斤體重添加18-20克,提高產奶量效果最著。有實驗證明,添加磷酸腺(120克/天)所提供的氮量不超過奶牛氮需要量的7%,可增加產奶量9%,並且奶中有機質、粗蛋白和鈣、磷的排出量亦顯著增加。
雙縮脲(縮二脲) 含氮量為34.7%,蛋白含量為21.7%,實驗表明,雙縮脆在瘤胃中的氨氮濃度接近天然蛋白質的濃度,其氨的釋放速度有利於微生物的利用,從而提高氟的利用率和產奶量。用雙縮脲代替總蛋白含量的30%,增奶效果優於尿素已較尿素安全。
葡基尿素 是一種葡萄糖和尿素形成的絡合物,為易溶於水的硬粒結晶物,其溶解和分解速度均比尿素高。該產品對家畜有較好的適口性,不必經過訓練就很容易習慣來食。給奶牛口糧中加入該產品允許劑量時,未見引起中毒反應。
脲酶抑製劑 脲酶抑製劑能使尿素、餅類飼料中的氮在奶牛瘤胃中逐步、緩慢地釋放。有實驗表明,日糧添加25毫克/公斤脲酶抑製劑使產奶量增加16.7%,大批生產實踐也證實這一點,投入產出比為l:3.07。
複合酶 添加含有蛋白酶、脂肪酸。纖維素酶等複合酶劑,可將牛攝入體內的大分子物質分解成易消化的小分子物質,便於機體吸收利用,從而提高泌乳量。按複合酶製劑說明書添加可提高產奶量7.3%,乳脂率提高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