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噴霧接口技術的成熟,LC/ESI/MS技術已廣泛用於測定牛奶中的青黴素類抗生素。由於采用選擇離子檢測方式,故不僅提高了該測定方法的靈敏度,同時也使得方法的選擇性得到很大改善。Straub等使用LC/ES/MS測定了牛奶中的幾種青黴素殘留。青黴素、鄰氯青黴素與苄青黴素的最低測定限為3-5μg/kg,氨苄青黴素與羥氨青黴素的最低測定限為20-30μg/ml。
隨著離子阱技術中色/質聯用法中的應用,Heller等使用電噴霧離子化串聯離子阱質譜技術測定了牛奶中7種青黴素類抗生素殘留。該法可檢測牛奶中低至5μg/l(苄青黴素)與10μg/l(頭孢噻呋、頭孢匹林、頭孢哇啉、氨苄青黴素、羥氯青黴素和鄰氯青黴素)水平的7種青黴素類抗生素殘留。這種檢測技術盡管靈敏度很高,得到的結構信息也比較多。由於影響因素比較複雜,結果的重現性並不理想,再加上離子阱的空間較少,更易受到樣品基體的幹擾,所以這種技術用於牛奶中抗生素殘留的檢測還需做深入的研究工作。此外,張素霞等報道了用MSPD-HPLC-UV分析法檢測牛奶中四環素類藥物殘留。樣品平均回收率為78.7%-90.2%,變異係數在2.4%-18.8%之間,方法檢測限為0.02-0.05μg/ml。Kihak等以 NCl方式的 LC/PB/MS技術成功對牛奶中OTC、TC與CTC殘留進行確證。Fenneell等使用反相HPLC/PDA測定了牛奶中及肉製品中的慶大黴素組分,檢測限為0.5μg/ml。
2.2.3其它理化檢測方法
宋華賓等依據抗生素的一些特殊呈色反應檢測牛乳中的氯黴素、四環素、土黴素、鏈黴素、紅黴素和慶大黴素,方法簡便、快速,並且能半定量。另外,利用抗生素對牛乳變酸的抑製作用進行抗生素殘留檢測,當酸牛乳培養物加入後,用溴甲酚紫指示劑檢測其酸性變化,並據此作出判斷,此法檢出量:青黴素0. 0000lIU/ml,鏈黴素 5mg/kg。
2.3免疫法
目前藥物殘留免疫分析技術主要分為兩大類:一為相對獨立的分析方法,即免疫測定法(immunoassays,IAs),如 RIA、ELISA、固相免疫傳感器(soindphas immunosensor)等;二是將免疫分析技術與常規理化分析技術聯用,如利用免疫分析的高選擇性作為理化測定技術中的淨化手段,典型的方式為免疫親合色譜(immunoaffinity chromatopphy,IAC)。
抗生素殘留監測中的免疫測定法隻能作為篩選方法,其定量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如 Watanabe等製備了卡那黴素結合抗原,並篩選單克隆抗體,用直接競爭ELISA法測定牛奶樣品,檢測限為4ng/ml。此外,還設計了測定試紙:載體為硝酸纖維薄膜,標記物為卡那黴素一HRP,底物為5一溴一4-4氯一3吲哚磷酸二鈉,檢測限達50ng/ml。Schnappinger等建立了牛奶中鏈黴素和雙氫鏈黴素的直接競爭ELIS,樣品經離心脫脂(4 000g, 20min)和 PBS稀釋後直接測定,檢測限分別為0.6ng/ml和0.4ng/ml。Haasnoot等報道了牛奶中鏈黴素、雙氫鏈黴素、慶大黴素和新黴素直接競爭ELISA測定法,檢測限達10-15ng/ml。
1966年,Hamburser首次製備發現抗氯黴素抗體。1984年,Arnold等建立了氯黴素的放射免疫測定法(RIA),並與GC/ECD進行了比較,檢測限為0.6ng/kg。
Van de Water等報道了牛奶中氯黴素的免疫親合色譜(IAC)淨化法,樣品經離心、過濾和稀釋(固體樣品首先用水提取)後用IAC柱淨化,HPLC/UVD測定,回收率70%-99%。牛奶樣品的檢測限最低可達20ng/l(由於IAC的高度選擇性方法檢測限將主要決定於取樣量地通過柱切係統,Haagsma等還進一步建立了牛奶中氯黴素的在線親和色譜/HPLC/UVD測定法,能直接分析液體樣品或提取液。
Huth用熒光免疫法測定牛奶中的6種β一內酰胺類抗生素,檢測分析係統組成:一個內含4個毛細管的測定管、一個帶有4個用來幹燥試劑的凹麵的試劑盤和一個毛細管反應器。反應在毛細管反應器內進行,並通過毛細管反應器識別熒光顯示結果,然後輸出測定結果。牛奶中β一內酰胺類抗生素的最低檢測限為:青黴素G,3.2μg/kg、氨苄青黴素,2.9μg/kg、羥氨苄青黴素,3.6μg/kg、鄰氯青黴素,7.4μg/kg、頭孢匹林,16.3μg/kg、頭孢噻呋33.7μg/kg。
綜上所述,鑒於牛奶中抗生素殘留是涉及人類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應重視和加強檢測工作,並且努力研究一些簡便、快速、敏感、準確的檢測方法,保證消費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