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雞抗豬產腸黴素大腸杆菌卵黃抗體的開發與應用
致病性大腸杆菌主要有豬產腸毒素大腸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il ETEC),腸致病性大腸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il EPEC),腦出血性大腸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jl,ELEC)和腸侵襲性大腸杆菌(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il EIEC)。其中ETHC是造成新生仔豬和斷奶仔豬腹瀉最主要的致病菌之一( Morms等,1985;楊正時,1987;Yoksyw等, 1992;Alexander,1994;Hampson,1994)。ETHC本身具備兩個致病因素:一是帶有F抗原(勤附因子)可使菌體粘著於小腸的上皮細胞上,以抵抗腸道蠕動的衝刷作用,從而使細菌在定居部位大量繁殖。二是產生楊毒素,有兩種類型,即熱穩定毒素(ST)和熱不穩定毒素(LT),LT具有抗原性,LT僅有弱抗原性。
生產上多采用ETEC的多價疫苗免疫母豬,提高初乳中的抗體水平,以防治哺乳仔豬產腸毒素大腸杆菌性腹瀉。然而母乳中的抗體保護作用是有限的和暫時的,在斷奶後短期內將消失。高免血清價格昂貴。因此應用抗ETEC卵黃抗體治療和預防新生和斷奶仔豬腹瀉的研究在國內外一直倍受矚目。Ykoyama等(1992)首次進行用卵黃抗體控製仔豬大腸杆菌病,他們將提純的ETEC宿主特異性菌K88,K99和987P製成纖毛蛋白疫苗,胸部肌肉注射疫產蛋母雞,抗體水平達到高效價後,收集雞蛋,分離和噴霧幹燥卵黃抗體,對感染不同ETEC菌株的初生未采食的哺乳仔豬進行卵黃抗體治療,結果顯示所有仔豬接受不同菌株感染後 12 h內均發生腹瀉;用效價為 625和 2500的抗體治療仔豬全部存活,而對照組仔豬死亡率超過80%。 Erhard等(1996),Zuniga等(1997),Imberechts等(1997)和Marquard等(1999)都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均得到了類似的結論。胡子信等(1994)用K88、K99、987P三價滅活苗試製了4批雞抗豬ETEC卵黃抗體,在北京近郊5個縣9個豬場近900頭仔豬中進行防治試驗。對於確診為大腸杆菌引起的仔豬黃痢、白痢的治療和預防有效率為100%。肖馳等(1998)分別製備了抗K88、K99。987P和F41;菌毛抗原和菌體抗原卵黃抗體,結果表明,用菌毛蛋白疫苗得到的抗體MRHI要高於菌體疫苗,試驗表所,前者防治仔豬腹瀉效果也明顯高於後者。Marquartl等(1999)報道,用菌毛蛋白疫苗免疫的抗體滴度為 140000,而全菌體疫苗抗體滴度僅12000。
4? 卵黃抗體的應用前最
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者研究了針對各種抗原的IgY,包括人和動物的某些致病微生物(人和豬的輪狀病毒、禽類新城疫和傳染性法氏囊病毒等及水產動物的各種致病微生物)以及激素、酶等活性物質,如:抗豚酶卵黃抗體、抗生長抑素卵黃抗體和抗膽囊收縮素卵黃抗體等。雖然卵黃抗體可以經口服而在小腸內局部發揮作用,不存在藥物殘留和耐藥性的問題;而且卵黃抗體液是蛋白質、有促生長作用。但在雞卵黃抗體的應用上有必要進一步探討和研究,如何提高抗體的防治效果和降低生產成本的問題。此外,卵黃抗體粉是高蛋白物質,營養豐富,可能已帶苗,或於生產過程中極易汙染細菌;生產卵黃抗體沒有統一的質量標準可執行,沒有規範的操作規程,沒有用於監測的質量標準。因此卵黃抗體的應用需一個科學論證和規範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