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蛋白酶抑製因子和大豆抗原的消除
日糧中添加蛋白酶可以失活生大豆或大豆因加熱不良而殘留的蛋白酶抑製因子。楊麗傑(2000)報道,5種微生物來源的蛋白酶均能不同程度的失活生大豆(RS)和低熱膨化全脂大豆粉(LTES)中的蛋白酶抑製因子和植物凝集素,其中細菌來源的E3在其最適的pH值條件下,可以使生大豆中胰蛋白酶抑製因子和糜蛋白酶抑製因子的水平分別降為原來的38%和9%。E3使RS和LTES中的凝集素減少至原來的38%和50%。Came(1998)體外試驗表明,用0.l%蛋白酶在不同的溫度(40℃、50℃)和不同pH值(3.4.5.6)條件下處理大豆粕,其中胰蛋白酶抑製因子水平都有明顯的減少。
大豆中的大豆球蛋白(glycinin)和β一大豆伴球蛋白(β-conglycinin)能夠引起斷奶仔豬小腸的暫時性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小腸絨毛萎縮、皮語厚度增加、血清中大豆免疫球蛋白滴度升高和腹瀉等。斷奶前充分補飼可以減輕甚至避免仔豬斷奶後的過敏反應,但這需要一個劑量範圍。MIller1984)發現,這個劑量範圍不能低於600g的補飼量。飼料中添加蛋白酶可以降低大豆中抗原蛋白的抗營養特性。Rooke(1998)報道,酸性蛋白酶P1和堿性蛋白酶P1在體外都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大豆蛋白的抗原性,其中P2能夠特異性的降解分子量大於66KD的多肽。與RO-magnolo(1990)和Tukur(1993)大豆蛋白多肽鏈的電泳圖比較後可以推斷,P2分解的特異性多肽為β一伴球蛋白的α和α兩個亞基。
3.3提高飼料營養物質消化率
Marsmann等(1997)在玉米一豆粕日糧中添加了蛋白酶和非澱粉多糖酶,無論是單獨添加還是同時添加,都提高了粗蛋白的消化率,非澱粉多糖酶還提高了飼料中非澱粉多糖的消化率。日糧中粗蛋白消化率的提高,一方麵是因為蛋白酶直接作用於飼料中的底物將其分解,另外一方麵可能由於酶製劑的添加,減少了動物內源氮的損失。雖然日糧添加酶後可以將日糧粗蛋白的消化率提高2.9%,但對飼料中各種氨基酸消化率提高的幅度並不一致。當降低加酶飼料的粗蛋白水平後,一定要注意補充各種必需氨基酸,以保證飼料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4植酸酶在玉米-豆粕型日糧中的應用
玉米和豆粕中植酸磷占總磷的比例分別為71%和58%(NRC,1998),但單胃動物體內缺乏分解植酸的消化酶,因而對飼料中植酸磷的利用效率很低。另外,玉米一豆粕中植物性植酸酶的活性也比較低,動物對飼料中磷的利用率更低。賈剛等(2000)對生長豬植物性飼料中可消化磷進行了測定,結果表明,玉米。豆粕、大麥、小麥。次粉和麥麩中植物性植酸酶的活性分別為78、96、468、630、1218和1098PU/gDM。在麥類日糧及其加工副產品中含有較高活性的植物性植酸酶,因此生長豬對其中磷的消化率也較高,6種飼料原料中磷的表觀消化率分別為18.99%、30.83%。42.06%、49.11%、54。43%和50.67%。飼料中總磷含量(X)。植酸磷含量(Y)和飼料中天然植酸酶活性(Z)對飼料的表觀可消化磷含量(ADP)的影響極顯著,並存在極顯著的回歸關係:ADP=-0.4155+0.7972X-0.7802Y+0.00132(R2=0.9767,P=0.001)。
在玉米一豆粕型日糧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可以分解飼料中的植酸磷,同時釋放與植酸絡合的各種金屬礦物元素,提高飼料中各種金屬礦物元素的消化率。Let等(1993)的試驗表明,低磷日糧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飼料中磷的消化率,分別由原來的0.27和0.46提高至0.68和0.69。飼料中添加植酸酶,還可以增加磷在動物體內的沉積率,減少糞中植酸磷和無機磷的排放,從而降低畜禽糞便對環境的汙染。Urn等(1999)在蛋雞日糧中添加250U/kg的植酸酶,除增加P和Ca在股骨中的沉積外,Cu、Zn和Mg等礦物元素在蛋雞勝骨中的沉積也有所增加。張克英等(2001)在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500IU/kg的微生物植酸酶,結果發現,在高磷日糧中添加植酸酶對動物日增重。飼料利用率和磷的利用率沒有明顯影響,在低磷日糧中添加植酸酶顯著提高了動物的生產性能和飼料中磷的沉積率,蛋白質的生物學效價也明顯提高。仔豬日糧中添加植酸酶能夠明顯提高仔豬的生產性能,改善磷和蛋白質的利用率,植酸酶的作用效果受到日糧中磷和賴氨酸水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