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禽業中一種很有希望的綠色飼料添加劑——螺旋藻
螺旋藻是目前常用微藻(小球藻、綠藻、螺旋藻)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營養全麵、消化吸收及適口性最好的藻種,而且其安全性很好,至今未發現對家禽有任何毒性或致病等副作用。
1螺旋藻的營養特點
1.1蛋白質含量高,氨基酸組成合理
螺旋藻含蛋白質高達55%~70%,相當於大豆蛋白質的2倍、雞蛋蛋白質的4倍,且蛋白質品質優良,易於消化吸收,不含任何抗營養因子。其蛋白質消化率73%左右,生物學價值為79.5%~87.7%。8種必需氨基酸(EAA)含量豐富,接近FAO的比值。其氨基酸模式較為理想,隻有蛋氨酸含量較低,但也高於其它植物蛋白。
1.2碳水化合物含量適中、組分特殊
碳水化合物約占螺旋藻細胞幹重的15%~20%,主要為分技狀的多糖類(邱德依,1994)。其中甘露糖7%~9%,甲基糖7%,藻酸24%一29%,鼠李糖3%~6%,未確定糖14.4%。螺旋藻所含多糖有調節和提高機體免疫力以及抑癌和抗輻射作用(張明峰,1997)。
1.3細胞壁中纖維含量極少
螺旋藻藻體細胞壁主要由粗蛋白組成,纖維素含量僅為4%~5%,因此,無需任何加工處理即可被動物消化吸收,消化率高達75%以上。
1.4不飽和脂肪酸所占比例高、品質好
有關螺旋藻脂肪含量的報道差異較大,占幹重的1.5%~12%、但一般為5%~6%,其中70%~80%為不飽和脂肪酸(劉豔輝等,1998)。γ一亞麻酸等必需脂肪酸(EFA)含量高,占幹重的1.1%。γ一亞麻酸是對蝦等水產品的EFA,它不僅具有促生長作用,而且還可增強機體抗病力。螺旋藻所含的膽固醇和β一穀甾醇,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延緩細胞衰老、降低膽固醇等功效,還與螺旋藻的抗微生物活性有關。
1.5維生素含量豐富
螺旋藻的維生素種類多達13種,特別是含有豐富的類胡蘿卜素(是其他植物的10倍,是胡蘿卜本身的15倍),主要由β-胡蘿卜素和葉黃素組成。它們在動物體內被代謝成蝦青素及斑螯黃質,對海珍品和觀賞魚類有增色的效果。此外,β-胡蘿卜素能在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維生素A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對細菌、黴菌類疾病的抵抗力及其在低氧環境中的耐受力,從而有效提高幼齡動物的成活率。
1.6礦物質含量豐富、易吸收
螺旋藻所含礦物質元素有50多種,尤其富含碘(520-580mg/kg)、鉀(700-2200mg/kg)、鈉(15000-18000mg/kg)、鐵(475-580mg/kg),且這些礦物質在藻體內以整合狀態存在,易於消化吸收,消化利用率很高。
1.7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
螺旋藻中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質呈現多種非營養性添加劑的功能。例如,含有多種酶,能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含有促生長作用的未知生長因子和豐富的色素係統;含有提高動物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的免疫物質及抗熱應激作用因子;含有對調控機體代謝起重要作用的生物活性激素及抗菌、抗病毒物質,具有防病治病功能。
2螺旋藻的生物學功能
2.1平衡營養,增強免疫力
螺旋藻中含有大量動物必需的營養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質,並且由於其細胞壁由多糖組
成,不含纖維素、可吸收利用率最高可達94%-95%,無疑對於補充和平衡動物的營養,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具有實際意義。飼喂螺旋藻顯著增加雞的抗山羊紅細胞(SR-BC)抗體數量,增強巨噬細胞吞噬能力,使NK細胞活性提高兩倍(Qureshi-MA等,1996)。Al-Batshan-HA等(2001)研究表明:在雞飼料中添加螺旋藻,可提高噬菌細胞的活性4%-14%,而且能夠促進機體特異性的體液免疫功能,其機理可能與螺旋藻多糖能增強骨髓細胞增殖能力,促進胸腺、脾髒等免疫器官的生長及促進血清蛋白的生物合成有關,同時還與螺旋藻能夠消除免疫抑製劑環磷酸胺對機體免疫係統的抑製作用有關。
2.2補血造血,促進動物生長
螺旋藻中含鐵豐富,而且都是與藻藍蛋白結合的有機鐵,其生物利用率高,因此對缺鐵性貧血有很好的補血作用。螺旋藻中含有的葉綠素是陸地植物的2-3倍,其中多為葉綠素地葉綠素和血紅素在化學結構上極為相似,前者為鎂螯合物,後者為鐵的螯合物,若將兩者經酸處理除去鎂離子和鐵離子(Fe2+),便可以得到相同的、由四個吡啶環通過“-CH-”基團相連的、每個吡啶環的3,4兩位都被甲基、乙基、丙酸基和乙烯基所取代的葉琳環係化合物。據此認為,從葉綠素A到血紅素的轉變可以立即到位,因而是動物血紅素的直接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