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有些抗生素不能同時使用,存在著配伍禁忌,如胺丙啉與莫能菌素,喹乙醇與杆菌肽鋅,喹乙醇與硫酸粘杆菌素等。
2.8抗生素與某些營養物質配合飼用效果更好,如抗生素與硫酸銅配合使用飼喂仔豬使用效果更好。
3飼料安全配製技術
目前,我國的養殖業正由傳統養殖模式向現代化養殖模式轉變,養殖業對飼料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飼料配製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然而,隨著集約化程度的提高,養殖業對環境的負麵影響越來越明顯。飼料生產者和養殖者片麵追求生產效益,導致飼料的營養水平逐漸提高。但由於營養理論和技術方麵的局限性,飼料中營養物質利用率不高,大量的氮、磷通過動物糞便排放,不但造成資源浪費,而且汙染環境。據測定,一個10萬隻雞的飼養場每天排放糞便10t,一年3600多t;一個千頭豬的飼養場每天排,放糞便約6t,一年達2500多t(劉繼業,2001)。這些糞便汙物多為含氮物質,極易腐敗,多含致病微生物,容易造成土壤、水體、空氣汙染,導致畜禽傳染病的傳播和蔓延,使某些人畜共患的烈性傳染病直接危害人類健康。
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在於通過科學技術的進步,從“源頭”著手,治理飼料工業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高消費者和畜牧生產者的飼料安全意識。並通過一係列環保型飼料配製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解決飼料安全問題。具體措施如下:
3.l根據大宗原料中農藥殘留在動物體內的富集規律和運輸過程中微生物的消長規律,加強對大宗原料衛生指標的控製。
3.2根據飼料酶的營養物質當量換算關係,建立體現酶製劑與營養物質之間關係的數學模型,減少總磷、總氮的攝入,提高磷、氮的消化率;
3.3基於可利用氨基酸和理想蛋白質理論的飼料配方技術,通過平衡日糧氨基酸,降低日糧蛋白水平,減少營養物質排泄;
3.4根據肽、氨基酸、蛋白質之間的營養關係理論,有針對性地供給畜禽飼料蛋白,配製動物日糧,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環境汙染。
3.5采用低成本替代性飼料原料如雜粕、非常規蛋白原料、薯類、麥類、稻穀替代典型的玉米一豆粕型日糧的低成本高效益安全飼料配製技術,以充分發揮我國非常規飼料資源,促進畜牧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3.6應用能夠體現動物生長、生產與環境和營養因子之間關係的動物生長生產典型曲線模型和動物動態營養需要模型配製日糧,以充分滿足動物生長生產需要,降低營養物質排泄率。
3.7應用無公害的環保型飼料添加劑配製日糧,以減少環境汙染,保證人類安全。
3.8采用係統組合型營養調控理論和技術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排放(盧德勳,2000)。
3.9根據農牧結合的“三維結構農業”理論(張子儀,2001),采用新的飼料配製技術及養殖方法,以潔淨的環境生產出優質的畜產品(劉學劍,2001)。
這些飼料配製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將會有效提高我國畜產品和飼料在國內、國際市場的占有率,促進我國畜牧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4轉基因飼料安全技術
自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轉基因作物問世以來,轉基因植物的研究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由於轉基因作物具有提高產量、減少除草劑、殺蟲劑的使用、增加植物抗逆性、延長食品貨架期、改善營養組成等特點,其種類與種植麵積不斷增加。2001年全世界共種植轉基因作物526萬公頃,其中美國占種植總麵積的68%,阿根廷占22%,加拿大占8%,中國占1%~3%。種植作物中大豆占63%,玉米19%油花13%,油菜3%。
近年來,在國家各類科技計劃的支持下,中國轉基因生物的研究與開發取得了顯著進展。據統計,正在研究的轉基因生物有130多種,涉及的基因種類超過100種。截止2001年,經過農業部安全評價批準進入田間環境釋放的轉基因植物有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馬鈴薯、楊樹等10種,獲準商業化生產的植物有棉花、番茄、甜椒和矮牽牛花,另有幾例獸用微生物基因工程疫苗(方向東,2002)。我國每年自美洲進口大豆或大豆粕近1000萬t,其中,大部分為轉基因產品。大部分轉基因作物極及其副產物是用作飼料原料,如玉米、豆粕、棉籽粒和菜籽粕等。一些專用的能克服常規飼料缺點的飼料作物,如高油玉米、高賴氨酸玉米、低毒菜籽、高賴氨酸大豆等飼料原料也已在飼料工業和畜牧業中應用。
然而,轉基因技術是一門新技術,目前的科學水平還不能精確地預測轉基因生物可能出現的所有表現形狀與遺傳變異效應,而通過轉基因技術植入宿主的基因是不同物種間轉移,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生態的影響還難以預測。1998年英國普茲泰教授公布轉基因土豆引起小白鼠免疫係統損害的實驗結果後,引起了人們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廣泛關注。2001年由於進口玉米作為飼料轉作食品引起的食物過敏的所謂“Starlink”事件,盡管美國CDC調查認為沒有證據,但有關安全性管理引起了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吳永寧,2001)。美國認為,轉基因生物與非轉基因生物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監控管理的對象應是生物技術產品,而不是生物技術本身。歐盟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麵比美國嚴格,認為重組DNA技術有潛在危險,不論何種基因、哪類生物,隻要是通過重組DNA技術獲得的轉基因生物,都要接受安全性評價和監控(張軍民,2002)。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發展中國家,十分重視農業生物技術的發展及生物安全管理。中國近期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將采取“積極研究、慎重推廣、加強管理、穩妥推進”的原則(方向東,2002)。我國國務院已經出台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農業部發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等一係列管理辦法和配套管理措施。由於轉基因科學的特殊性,傳統的飼料安全評價技術不能完全適用於生物工程技術生產的飼料,需建立健全基因安全評價體係,特別是實施轉基因飼料安全性檢測與管理辦法,並對轉基因飼料產品進行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