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中有毒物質的控製(2 / 3)

控製酸敗

為什麼必須控製酸敗。

飼料中常常加入脂肪和一些高脂肪原料以便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穩定脂溶性維生素、改善飼料的適口性、降低粉塵以及提供潤滑。然而,添加脂肪除了能帶來這些好處以外,還可因脂肪的氧化性酸敗而帶來問題。

飼料脂肪的氧化性酸敗可降低飼料的代謝能。破壞脂溶性維生素並降低飼料的適口性。情況嚴重時,酸敗可引起嚴重的症狀,比如肌肉營養不良,並引起各器官內的組織壞死。

氧化性酸敗是氧攻擊脂肪分子中的薄弱點(雙鍵),使脂肪發生化學變化而形成過氧化物。這些過氧化物可攻擊其它的脂肪分子,從而引發鏈式反應共破壞脂溶性維生素和其它養分。當大部分脂肪分子都形成了過氧化物時,化學反應就會進一步進行到形成酮、醛和短鏈有機酸。

金屬(尤其是銅)離子可催化氧化性酸敗的過程,而且這一過程還會隨自身的進展而獲得進一步的動力。因此,必須及早抑製這一過程以致不讓其開始。

脂肪中添加了抗氧化劑就可大大減緩氧化性酸敗的過程。抗氧化劑可與氧或過氧化物發生反應從而保護脂肪。

如何測定酸敗

一般用“初始過氧化值”(initialPeroxidevalue,IPV)試驗來測定脂肪的酸敗程度。盡管許多化驗室都進行IPV試驗,但這一試驗的結果卻令人感到困惑,很難加以解釋。IPV實驗測定值的單位是“毫當量”(milliequivalent,meq)。1毫當量是氧化程度的一個度量單位。至於多少毫當量代表脂肪發生了酸敗,有多種不同的報告,但看來大家一致同意20毫當量的測定值就代表脂肪發生了酸敗。

IPV試驗測定的是試驗進行時脂肪的酸敗程度。如果脂肪沒有受到抗氧化劑的保護,酸敗值就會迅速變化。隨著脂肪氧化性酸敗的進展,IPV測定值迅速升高,然後達到一個穩定階段,最後又下降。一旦氧化性酸敗開始下降,則表明脂肪中的化學反應又進展到了另一個化學變性層次。

一般用活性氧法(activeoxygenmethod,AOM)試驗來測定脂肪受抗氧化劑保護的程度。AOM試驗方法是,先進行一次IPV試驗,然後使空氣泡通過脂肪樣品,最後再進行一次IPV試驗。有時候也可這樣進行:令氣泡通過脂肪樣品,然後測定樣品IPV值達到20毫當量(酸敗)所需的時間。然而,比較常用的AOM試驗方法是使氣泡連續20小時通過脂肪樣品,然後測定樣品的IPV值。

脂肪酸敗的控製

可通過以下步驟來預防氧化性酸敗:與供應商訂立脂肪和原料的質量指標,指明要在脂肪或高脂肪原料中添加抗氧化劑;

·貨送到時采集脂肪樣品送到有信譽的化驗室進行化驗;

·不要從曾經供應劣質脂肪的供應商處購貨;

·液態脂肪要儲存於清潔的油罐中。未加定期清洗的油罐內可能含有各種可促進酸敗的物質;

·不要使液態脂肪接觸含銅的管道或裝置。

化學物殘留的控製

全國調查顯示,消費者認為,食品中化學物殘留引起的公害問題比大多數其它食源性問題都更嚴重(Gibbons等,1996)。由於食品中的化學物殘留常常來自飼料,所以必須強調飼料中的化學物殘留問題。

食品中的化學物殘留可分兩大類:抗生素(或抗菌藥)殘留和工業用化學物殘留(其中包括農藥)。美國農業部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法規主要針對飼料廠環境中的抗生素控製問題。關於這一問題除了說要遵守法規以外無須進一步討論。

FDA要求對飼料和食品常規測試534種農藥。1998年,經FDA測試的飼料或飼料原料樣品中,1.7%含非法藥物殘留。化學物殘留極常發現於動物副產品、穀物和植物副產品中(FDA,1998)。由於食品中含顯著的化學物殘留可損害食品公司和飼料公司的信譽,所以必須對飼料中的化學物殘留問題予以強調。此外,10年來的經驗表明,毫不誇張地說,忽視藥物殘留的人將被迫銷毀於百萬磅的肉、蛋和奶。

當今所用的農藥中,大多數的半衰期都很短,因而不會積聚在動物組織中。所以,大多數與飼料有關的農藥殘留風險都與仍然存在與農業環境中的老藥物有關。因此,飼料藥物殘留預防方案必須強調能積聚於動物體內的老藥物汙染問題。

盡管含氯碳氫化合物農藥,比如DDT、狄氏劑和氯丹,在幾十年前就被禁止使用,但這些藥物中有些顯然還存在著,並且有時還在非法使用。此外,工業化學物,比如聚氯二苯,存在於廢棄的設備中。因此,對飼料進行的防化學物殘留測試必須包括對含氯碳氫化合物和聚氯二本的檢測。

飼料化學物殘留預防方案包括兩個步驟:常規檢測和樣品保留。對飼料原料進行常規檢測就可保證迅速檢出化學物殘留問題,而保留飼料原料樣品就可為公司提供追查汙染來源的手段。常規檢測飼料原料中的化學物殘留,應該對所有主要的飼料原料進行檢測,包括對液態脂肪的檢測。由於對每一批飼料原料進行化學殘留物檢測的代價很高,所以隻要檢測方法對化學殘留物檢測有足夠的靈敏度,就可將各批樣品合並起來。飼料樣品應保留多久呢?一般來說,飼料原料樣品應保留到用采食該批飼料的動物製作的產品進入消費渠道2周以後。這樣做了,那麼在萬一發生化學殘留物事故的時候,就可為飼料公司提供寶貴的信息和證據。

病原微生物的控製

在飼料廠進行病原微生物采樣

在飼料廠環境中收集有關病原體的信息時,來樣過程常常遭到忽視。對欲對之采樣的一批飼料采集足夠的、對該批飼料具有代表性的樣品,肯定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此必須強調一些基本的問題:我們能否肯定在樣品中檢測到的汙染是來自該批飼料還是來自采樣人員的手?在一家飼料廠中,飼料廠的人被要求進行采樣,而研究人員則收集采集自同一地點多個樣品。該研究的數據列於表1。

飼料廠人員來集的樣品中,總共43.75%為沙門氏菌陽性,項研究人員采集的樣品中僅一7.32%為陽性。這些數據表明,如果要測得真實的汙染情況,就要進行正確的樣品采集。盡管有多種方法可以用來對付交叉汙染的問題,但最簡單的方法之一也許就是Holly農場的JimAndrews發明的方法。購買裝在塑料袋中的紙杯。命令飼料廠人員不要觸碰樣品,並且在不用這些樣品時使紙杯保持緊閉狀態置於塑料袋中。樣品隻采集在新紙杯中。紙杯隻用一次,用後就丟棄。樣品采集後置於滅菌塑料袋中送到化驗室。方法雖然簡單,但在預防交叉感染方麵卻很有效。

表1在飼料加工設備中進行沙門氏菌采樣

樣品類型 飼料廠人員采集的樣品 研究人員采集的樣品

樣品數 陽性樣品數 陽性率(%) 樣品數 陽性樣品數 陽性率(%)

粉料 14 4 28.5 7 5 1

冷卻器 14 2 14.28 6 0 0.00

出料口 14 5 35.71 19 0 0.00

肉粉 14 12 85.71 2 2 100.00

魚粉 8 4 50.00 2 0 0.00

玉米/小麥 8 1 12.50 1 0 0.00

液態脂肪 8 7 87.50 6 0 0.00

所有樣品 80 35 43.75 41 3 7.32

飼料廠中病原微生物的控製

控製飼料和飼料廠中的病原微生物,可通過以下步驟:(1)消除飼料中的病原微生物;(2)防止病原微生物在飼料中增殖;(3)殺滅飼料中的病原微生物並防止飼料被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