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曲線救國,卻是曲線報仇的意思。劉趙如今一敗塗地,逼不得已到了不得不放棄中原遠避他方的地步,思來想去,雖然也怨高嶽,但最恨之入骨的就還是石勒。劉曜在親征前,早已想到了萬一戰死,便提前將所有事情都安排好,叮囑劉胤務必有取有舍,結好高嶽,奉獻重禮,或明或暗的盡早挑起他與石勒的爭鬥,讓石勒也不得安生。借著高嶽的手能除掉石勒就是最好,不為別的,起碼可以好好出一口鬱悶的惡氣。
傳國玉璽的出現,帶來的震撼太過強烈,一時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它的身上。朱誕便斂容禮拜道:“鄙國上下,一片良苦用心,隻望秦王殿下不要疑慮,能夠理解體諒。外臣使命已經傳達,多留無益,便請離去。”說罷,朱誕告退而去。
高嶽小心翼翼地將寶璽放在案上,不時輕撫一番,心中的激動與興奮,溢於言表。前世時,高嶽飽覽史書,也曉得傳國璽是什麼來頭,有什麼價值。靖康之變時,隨著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璽也陷落敵手,後來宋廷偏安江南,皇帝趙構沒有皇權天授的憑證,隻能私自刻了好幾方印璽聊以自*慰,偶爾提到傳國寶璽,也是嗟恨豔羨不已,徒呼奈何。
沒想到時光上溯了八百年,這件極品,竟然活靈活現的在他自己的掌中被摩挲把玩,這種感覺,太過奇妙。
楊軻突然鄭重下拜,激動道:“大王得到傳國璽,此乃天意,更是正統所歸的征兆。臣請大王即皇帝位,以孚人望,以膺天命。”
眾臣立時呼啦盡數跪倒,頓首叩拜,異口同聲的附議,請高嶽即皇帝位,有個別的,甚至已經開始當殿三呼萬歲。所有人都意識到,傳國璽在誰手中,誰稱帝便是順理成章,而今高嶽既然能夠機緣巧合的將寶璽收入囊中,那麼便代表著上天將皇位賜予高嶽,便代表著高嶽乃是受命於天,更增加了稱帝的神聖性和合法性。
一瞬間,高嶽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幾乎就要點頭答應。寶璽握在手中,似乎有無窮的力量湧入了身體,讓他幾欲仰天長嘯,抒發心懷。
“眾卿!茲事體大,不是立時便可應允或否決。孤不願與眾位愛卿虛言相誆,或是矯柔作態。這樣吧,眼下,還是暫且放一放。等到洛陽收複之後,若是仍舊上蒼眷顧,眾望所歸,那麼孤便當依眾卿之請,實議相關事宜。”
他這樣說,已算是做了最大的鬆口和暗示。眾人便就站起,心道留待後議。君臣言說一陣,高嶽便發了旨意,調派征虜將軍邱陽率兵六千,去任弘農太守兼郡將,並飛書讓潼關守將吳夏先期遣人去接管弘農郡,抗拒和防備石趙西來。
正說話間,忽有此前兩名劉趙的副使踉蹌前來,哭報說朱誕不顧勸阻,堅決要以身殉先皇帝,此時已經在驛館中上吊自盡了。高嶽聞言也很感慨,讚其忠貞純樸,殊為難得,便就下令收殮厚葬。
朱誕安葬事宜不提,且說征虜將軍邱陽奉令兵出長安,東向疾行,還未抵達潼關的時候,弘農急報已傳入高嶽案前:後趙河東公石生所部突擊弘農,先期前往接管的秦將李大眼倉促應戰,結果兵敗身死,弘農已然落入敵手。
聽聞弘農還未到手便就易主,且李大眼竟然戰死,高嶽勃然大怒,當即便誓言報複。李大眼,便是昔年高嶽在首陽與彭俊初次相識之時,彭俊身邊的得力伴當、綽號大眼之人。他的本名叫什麼,沒人記得了,時間一長便都叫李大眼。多年來,他對高嶽始終忠心耿耿,每逢戰鬥必然奮力向前,高嶽對其很是讚許,老上司彭俊也格外倚重他。此前他被任命為潼關副將,被吳夏奉令遣去弘農,孰料隨後就戰死,這讓高嶽很是痛惜,覺得對不起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