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天下爭衡 第三百四十三章 絕世孤寶(2 / 2)

卻看朱誕撫摸良久,重歎一聲,將頭別開,便雙手奉上。周盤龍照例下來接收,便轉呈高嶽親看。殿中眾人此時也忍不住好奇心,張口踮腳,紛紛伸頭瞧望。

幾層包裹的錦帕被掀開,首先映入眼中的,是造型立體、雕刻精美的螭紐。再看時,原來是一塊溫潤如水、異彩粼粼的玉璽,長方四寸,似乎有些年代久遠,整個璽體被把玩的帶了層油脂光澤,雖然質地細密堅硬,但又仿佛總有幾分綿軟的韌性。此璽邊角處似有缺失,雖然以黃金接口平整的補之,但總歸是影響了整體的造型感官效果,頗有缺憾。

高嶽心中猛地一動,手中竟然有些發抖。他一把翻起玉璽,急忙去看那底層的璽麵,接著他雙目立時睜得溜圓,愣愣地看了片刻,竟然閉上了眼睛,呼吸卻不自覺的變得發粗。

朱誕一看,便知道高嶽定是識貨的主子,不由驕傲的昂起了頭。秦國眾文武,大多是一片茫然的時候,左相楊軻眼尖,卻突然失聲大叫了一聲,眾人又忙去看他,卻見素來都是沉穩安靜的楊軻,麵色現出了從來未見的激動神色——他好像是認出了此物。

楊軻似乎再也無法忍耐,向高嶽告了罪,便兩步上前去,湊近了細細觀摩,見那底座上,八個魚龍之形的篆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楊軻瞳孔大張,呼吸也一下子急促起來,他從來沒有過如此失態,但此時已明顯顧不得許多,顫著聲音向高嶽詢道:“大王!這,這,這是傳國玉璽……?”

韓雍本來也有些遲疑,當下大吃一驚,也忙湊上前來,看看寶璽,看看高嶽,又看看楊軻,素來木訥的臉上,盡是企盼的欣喜之色。

高嶽深深吸了口氣,將那玉璽攥得緊緊,掃視了一圈眾臣,方才鎮定了情緒,大聲道:“不錯!這確實是傳國玉璽!”

始皇帝嬴政,一統天下之後,為彰顯皇權的神聖,挑選了極品的藍田寶玉,命大匠精心雕琢成璽,並令丞相李斯親手書寫篆文,號為傳國玉璽。從此以後,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以此標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乃是頂級的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征天命有歸,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甚至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天下譏為白板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曆朝曆代,為了此傳國玉璽,多少帝王將相、英雄梟雄等,費盡心機,你爭我奪,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

當此時,除了高嶽、楊軻兩人,秦國眾臣,竟然都沒有反應過來此是何物。便是點明了之後,大多數人還是隻聞其名不識其物,隻有飽讀典籍學識淵博的寥寥諸人,才恍然大悟,俱是激動地難以自己,議論嗟歎起來。其餘的人,就算是不了解,但‘傳國玉璽’之名,總也是如雷貫耳,當即便炸開了鍋。

這種隻在史料所載中存有隻言片語、而極大多數世人絕對畢生也難以看見的孤品聖物,眼下活生生地展現在麵前,這種震撼的感覺,實在是無法用言語描述。眾人紛紛交頭接耳,人人都是滿麵的驚詫興奮之色。

朱誕挺直了身子道:“傳國寶璽,先皇帝視若生命。但他遇害賊庭,連龍體也不能救回。今上奉先帝遺旨,眼下已經北狩,從此遠離中原,寶璽於我國,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但之所以願意將此等聖物獻於秦王殿下,乃是為了真誠地表達我國的苦心和懇求:來日貴國必將與偽趙爭戰中原,希望殿下能夠早日擊殺石賊,絕對不能輕易放過他,若是能夠生擒石勒或者石虎,我國願意再用黃金萬兩來換取,押回去好好告慰先皇帝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