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天下爭衡 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伐代國(2 / 2)

於是朔州軍以州主楊韜為主將,都護李虎為副;夏州軍以刺史樊勝為主將,都護何成為副,兩邊各自出兵二萬,先是分頭並進,繼而合為一處,氣勢洶洶闖入代國境內。

驀然聽聞秦軍大舉來攻,代國上下,統皆悚然。因從前被韓雍率軍打得狠了,心理上便存著畏懼,但無論如何又不願束手就擒,隻有先出兵抵抗。

宗室拓跋屈,素有勇武之名,乃是前代王鬱律之子。鬱律被惟氏害死後,留下四個兒子,雖未被殺,但俱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惟氏本也想斬草除根,但有時又猶豫不決。正逢著秦軍來襲,便就叫拓跋屈去,存著若是戰死了也算就此除掉隱患;若是戰勝了,便就徹底寬恕他也罷的思想。

太後惟氏,便命拓跋屈領健卒五萬,迎戰秦軍。代軍方出盛樂西向而行至,聽聞秦軍已然兵過九原,相距不過二百裏。拓跋屈隻好督促部眾,出拒九原以東、小黑河南岸的犢和城。樊勝、楊韜率軍至犢和北岸,臨河欲渡,拓跋屈列兵河南堵截,兩邊相互射擊,紛擾了一陣。

到了次日,樊勝忽然下令拔營,遷往固城津,去犢和城西四十裏,具備牛皮船百餘艘,載著兵仗,傳言將順小黑河東下,進逼犢和。拓跋屈見秦軍西向,不得不隨向西趨,隔岸監視,防他渡河。哪知樊勝是誘他過去,到了夜半,卻暗遣楊韜,率都護李虎等,仍返到犢和津偷渡。平風息浪,竟達河南,當即乘夜築柵,及旦告成。拓跋屈得知秦軍南渡,急忙麾眾趕回,來奪秦寨。偏秦軍依柵自固,堅壁勿動,拓跋屈一再挑戰,楊韜但奉了嚴令,拒不迎戰,隻下令隻管放箭,射退代軍。待至午後,代軍士卒往來饑渴疲乏,隻好引還,不意秦營內一聲鼓角,李虎驅兵猛然殺出,竟來追擊。

拓跋屈急忙重振精神,呼令回軍抵敵。兩下裏正在酣戰,突有一彪人馬到來,為首大將,乃是秦國夏州刺史樊勝。他因屈眾東回,得從固城津渡河,前來助陣,左右夾攻拓跋屈部。屈仍是憑著蠻勇,亂舞兵刃大呼酣戰,但無如麾下兵士抵擋不住,無奈引眾欲退走時,已被秦軍殺得七零八落,隻帶得殘騎數千,意欲奔歸盛樂。秦軍陷入犢和,再乘勝追擊,拓跋屈力不能支,被趕得窘迫,沒奈何急速東走,又渡河登盛樂西七十裏的羅爐山,憑險自守。

秦軍追至山下,望見山路險仄,林箐朦朧,急切不敢進去,便團團圍住且在山下安營。一連數日並無一人出山,楊韜請集將佐言道:“拓跋屈倉猝入山,所帶糧秣必然單薄,斷然不能久居山中。惟我軍常圍山下,彼便憚死不出情願忍耐,若是這般相持下去,多半會有敵援軍派來,倒使我軍陷入被動。不如佯為退兵,誘他下山,方可一鼓殲滅了。”

樊勝以下盡皆讚成,便即引退,公開揚言放過拓跋屈,轉而去攻盛樂。拓跋屈果然下山東走,行未數裏,秦軍已兩麵伏起,掩殺屈眾。虧得拓跋屈乘著駿馬,飛奔而去,落得個僅以身免的結局。

聞他一敗塗地,盛樂城中大為驚恐。太後惟氏立時便將拓跋屈斬首,又忙遣出金銀財寶,兼且陪上二十名美貌的處子,向秦軍主帥樊勝哀求請和。但秦軍本就是數次戰勝,士氣高漲,且樊勝又如何會為了接收區區利益,而惹來高嶽的雷霆之怒,故而當然嚴詞拒絕,更且揮兵大進。

盛樂周圍數十大小部落,盡皆來降。先前避走遠方的反對勢力,又公然聲討惟氏,俱是幸災樂禍落井下石。代國境內人心浮動,連主子拓跋賀縟都自請遜位,惟氏一時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