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我河山!”
“還我河山!”
“還我河山!……”
一時間,仿佛天地間瞬間,隻充斥著這同一個聲音,聲勢極其壯烈。那騎軍愈發奮勇,如蛟龍戰浪,翻騰難製,刀光劍影中,人頭滾落,鮮血四濺。匈奴軍早已習慣了晉軍的不支和敗逃,卻何曾見過這般恐怖陣勢,在那騎軍淩厲迅猛的攻勢下,如此近距離直麵死亡,如何不教魂飛魄散,剛才獰惡的氣勢早已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奔走哀嚎。
前軍的陡然異變,早已引起了遠遠觀望的劉曜的警覺。中軍王旗下,劉曜在馬上立起身子,眺望片刻,奈何不甚明了,他麵沉如水,沉吟片刻,斷喝道:“速去前軍打探。左翼兩軍上前增援接應,叫趙染無論如何要頂住!”
傳令兵立刻打馬飛奔而去。同時,中軍左翼,兩軍六千人也隨即迅速整裝開赴上前。劉曜心中焦急,麵色卻不作聲色,腦中飛速運籌,開始計劃一切應對之策。
那騎軍在匈奴前軍萬人大陣中,縱橫決蕩,持續往複數次。片刻後,卻將第四麵旗、也是最後一麵戰旗打了出來,那旗幟被戰馬衝勢帶起的狂風一吹,登時便忿怒的招展起來,上有兩個大字。
隴西。
長安城頭和匈奴兵不約而同的發出了呼喊。是隴西軍!
大悲大喜之下,麴允再也忍不住激動的淚水,哽咽道:“陛下,天佑皇晉!勤王軍至矣!”司馬鄴一把攥住了麴允的手腕:“是隴西軍!隴西軍來勤王了!朕要重重的嘉獎……隴西太守的名字,朕曾有耳聞,怎麼卻一時忘卻?”
索綝忙大聲接道:“陛下,隴西太守名叫高嶽,曾給陛下上奏,主動要求勤王保國,陛下還下旨勉慰過他。”
“對對,是叫高嶽,忠良純臣也!若此番賊兵得退,朕必將有以重謝!……”
此騎軍正是高嶽親自率領遠道而來的三千隴西軍。當日得到勤王令後,高嶽慨然允諾,便立即使孫隆鎮守襄武,令韓雍前往陰平城,暫假為陰平太守。部屬一番後,自己親率所有騎兵,日夜兼程疾速而來。其中,自然包括他精挑細選一手訓練的千名求死軍,此外便是雷七指麾下的兩千精銳騎軍。
高嶽縱馬疾馳,手中大槍翻飛似電,殺傷無數。這種久違的戰陣廝殺的感覺,格外酣暢淋漓,讓他愈發興奮,狂猛如出閘猛虎。此外,雷七指舞大刀、周盤龍揮板斧,兩騎落後一個馬頭的距離,但始終緊緊隨在高嶽左右,左劈右砍,凶狠無比。
隴西騎軍以這三人為箭頭,人人爭先一往無前。
匈奴前軍萬人隊,不多時便損傷慘重。潰兵擠做一團,各種叫喊聲混雜,人潮交織踩踏,很多士兵死在自己人的腳下。趙染急的青筋爆出,他連連斬殺從身邊呼嘯返逃的兵卒,卻無濟於事。戰場局勢,有時膠著經年,有時卻在一瞬間便決出勝負。士氣一去,兵敗便如山倒,人力難以挽回。
“都穩住!槍兵列……”
“大將軍!前邊已撐不住了!快撤吧!”
“敵軍已近,我等護衛大將軍,速速撤回中軍大帳,安全要緊!”
趙染的竭力呼喊,被親兵無情的打斷,隨即便被淹沒在嘈亂的喊聲中。像潮水般滾動的敗兵,亂成一片挾裹著他,不住後退。他的親兵一邊竭力控製驚跳的戰馬,一邊急的火燒眉毛,不停向趙染勸說。趙染身不由己,勉力支撐了片刻,終於哀歎一聲,沒奈何撥轉馬頭,在親兵的護衛下,便要逃去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