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嶽初臨亂世,憑借的無非是對嶽飛的感念信仰和少年銳氣的勇往直前。要說跨馬舞槍,衝鋒陷陣,不要說高嶽驍勇冠絕一時,雖千萬人亦吾往矣。便是李虎何成骨思朵等人,也皆是粗莽勇悍、敢戰之輩。
但是說到長遠規劃,步步為營,高嶽麾下,則顯得捉襟見肘。韓雍倒可稱得上文武雙全,但韓雍的文,更偏重於排兵布陣、兵法韜略,優在戰勝攻取之間,說到底,還是屬於武事。
真要嚴格來說,高嶽沒有謀臣!他更需要一位智略過人,眼光長遠、有治國安邦大才的軍師,運籌帷幄,隨時參讚,可以協商與製定清晰可行的戰略目標,輔佐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一句話,高嶽本身自有霸王之勇,獨缺薑尚和孔明之才。
楊軻站立堂下,渾身充滿了自信的氣息。他略一拱手,又道:“在下自幼學習易經,頗有些心得。不過從來不在人前顯露,因天機不可多泄,凡事還需人為。但今日與將軍有緣,興致即來,可給將軍攵上一卦。”
他說著話,抖索袍袖,片刻從中摸出一塊黑沉沉的小巧龜甲。
楊軻請求馮亮先倒了一杯水給他,又讓馮亮去尋個細細的火把來。高嶽聞言,忙不迭示意馮亮速去照辦。
不一會,馮亮手中舉著一個小火把進了來。楊軻便用手指蘸著水,先在地上簡單的畫了一個八卦圖。他朝向東方,鄭重跪下,麵色凝重的輕聲頌告一番,便將龜甲倏地往八卦圖上拋去。
那龜甲落在八卦圖中,滴溜溜的亂轉。待到停下之時,楊軻立即接過馮亮手中的火把,跪在龜甲前,俯下身子,謹慎的燒烤起來。
火焰燎灼,龜甲發出輕微的劈啪之聲。不一會,龜甲之上,便現出了一些細微的裂紋。楊軻便收起了火把,全神貫注的盯著那龜甲上的裂紋,一麵口中喃喃自語,計算起來。
見楊軻跪伏地上,專心致誌一絲不苟的樣子,高嶽腦中驀然一道電光閃過,不由失聲大叫道:“是你!你叫楊軻!”
馮亮很奇怪的看向高嶽。楊軻抬起頭,有些困惑,隻道:“在下姓名,適才就已告知將軍。此時將軍不可出聲幹擾,否則在下運算分心,結果便不準確了。”
“……好,好好。”
高嶽激動的難以自製,勉強忍住暫時不再出聲。他想起來這個楊軻究竟是誰了。
兩晉十六國時期,石勒得遇張賓,從一介羯奴而登上帝王之座,統一了整個北方。苻堅得遇王猛,從區區小氐能掃平群雄,坐擁中原華夏。然而後世曾有史家評論,如果當初匈奴漢國皇帝劉曜能留下楊軻,史上便沒有張賓王猛之名了。
楊軻,天水漢人也。自小熟讀經史,學業優良,尤其精通周易。他出身寒門,家境貧苦,平日裏隻能粗茶淡飯維持溫飽,衣著簡陋,旁人都受不了那份清苦,而楊軻悠然自得。
後來收受門徒,教授學業,名聲越來越大。匈奴漢國劉曜稱帝後,聞楊軻的賢名,便征召延聘他為九卿之首的太常。
楊軻本對仕途已心冷,更不願意侍奉夷狄之君,便固辭不受。劉曜敬重於他高潔的品行和清雅的誌向,便聽之任之,也不逼迫他,楊軻便在隴山隱居起來。
再後來,劉曜敗死於後趙石勒之手。雍秦一帶胡漢之民,被石勒強行命令東遷至河北。楊軻行至長安時,便尋機留了下來。等到石虎即位之後,也聽聞楊軻的大名,用隆重的禮節和場麵,專程來征召他。
楊軻依然固辭。可是石虎生性殘暴,沒有劉曜那樣的心胸氣度,乃是赫赫有名的暴君。聞召而不至,石虎大怒,威脅逼迫,楊軻無奈前往後趙京都鄴城拜見。
見到石虎後,楊軻還是很有清高倨傲的氣節,隻鞠一躬,並不下拜。石虎開口問話,楊軻一言不發。朝上官員見狀,請以大不敬之罪,處死楊軻。
欽佩楊軻文弱卻有傲骨,石虎最後竟然沒有聽從,隻把楊軻暫時留置在文館,下詔“聽之任之”,隨便楊軻行止,隻要不離開鄴城就行。
不過為了觀察和了解楊軻是不是真正的高潔之士,石虎耍了個惡趣味。他密令妖嬈性感的美女,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前往楊軻的臥房,衣不蔽體反複挑逗誘惑,楊軻至始至終,正襟危坐,雙目觀鼻毫不動心,石虎聞報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