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掌握微表情,細節是說服他人的關鍵(2)(3 / 3)

肢體語言,又叫身體語言,屬於非口頭性語言,是人們通過使用身體肢體器官等在溝通交流中表達自己意願的一種語言交流方式。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真誠的眼神,一個細微傳神的動作,或許會成為你的成敗關鍵。在日常生活中,肢體語言對於溝通而言也是經常運用的,它傳遞著一定的信息,對信息接收者有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在人際交往、商務談判中,恰當的肢體語言會幫助你提高自己語言的說服力。

心理學實驗證明,一個人要向外界傳達完整的信息,單純的語言成分隻占7%,聲調占38%,另外的55%信息都需要由非語言的體態來傳達,而且因為肢體語言通常是一個人下意識的舉動,它很少有欺騙性。心理學家說,在人際交往中,恰當地運用肢體語言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取得他人的信任。

一提到“拿破侖”,大家的印象裏都會顯現出一個這樣的男人形象:他隻露出一個向上豎起的大拇指,雙手插在上身馬甲的口袋裏。有的人還會在別人麵前表演這個動作,或是對拿破侖為什麼會擺出這個姿勢給大家調侃一番,人們的觀點不一,但是故事的內容卻有相似之處,不管怎麼說,在當時他的這個姿勢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有人甚至說他是因為患了乳腺癌才這樣做的。

故事其實是這樣的:1738年,當時拿破侖還沒有出生,社會上就流行一本名叫《上流社會行為指南》的書。書中是這樣描述該動作的:“受過良好教育的紳士,多會擺出手插口袋的姿勢常見的動作。因為這一姿勢能夠表現男子的英雄風采,同時體現男士受過良好教育溫雅得體的紳士形象。”所以,當拿破侖看見自己這一姿勢的畫像時,就十分高興地對畫師說,“親愛的,你是最了解我的人。”反正就是說,這能夠體現使用這一姿勢者的身份高貴。

拿破侖隻是出生在破落的貴族家庭,他的身份地位在當時的社會是不屬於上流社會的,可是他卻喜歡運用這一姿勢,這符合他的心理需要,從人際交往中來看,他使用這一動作是為了更好地與上流貴族打交道,沒有紳士風度英雄氣概很可能受到貴族的冷落,他的這一動作有助於提高自己在貴族中的形象,當然在他取得事業的輝煌時,這一姿勢也是他雄視天下的象征。

在人際交往,或者是談判當中,恰當的肢體語言既是對對方的尊重,又能表現我們的友善,也能讓對方看到我們的真誠,運用恰當的肢體語言能讓我們在談話中取得對方的信任,很好地說服對方。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凡人皆無法隱藏私情,他的嘴可以保持緘默,但他的手腳卻會“多嘴多舌”。

一個人的舉止神態不會無聲無息,它時刻都在傳遞著個人的信息,如愛好、情緒、素質、身份等。無論他的閱曆經驗有多深,掩飾自己再充分,他的舉止神態都會下意識反映出他內在的形象。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會不自覺地形成自己的舉止形態,這些動作習慣是自己真實信息的寫照,它比口頭語言更具可信度,它很容易引起他人的觸動。不恰當的動作會引起別人的反感,給交流造成阻礙,為了更好地表達我們的意思,我們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肢體語言。

要恰當地使用肢體語言必須遵循以下的原則。

第一,身體動作要自然端正,給人好感。

運用肢體語言、動作要做到自然、端正,符合人們生活中的審美需求。在交流中,人們不隻是為了獲得信息或啟迪,很多時候也為了獲取良好的心理感受。不雅觀的行為舉止很大程度上會讓人討厭。自然優雅的行為會很容易獲得對方的好感,即使不慎說錯了話,也會取得對方的原諒。我們要通過自然端正的舉止真實地將我們的信息傳達給對方。

第二,保持身體動作與說話的協調。

身體語言不是獨立的,它需要全身上下的協調,任何不真實的行為都會準確地反映給他人。人們的一舉一動都需要與聲音、表情、姿態進行密切的配合,尤其是要與口頭語言相協調。如果我們的肢體語言不能夠和我們的說話相配合,那麼別人就會懷疑我們說話的真實性。身體語言與我們的說話要同步,不可以出現先後失調的現象。比如說,演講者需要一邊說話一邊做相應的手勢,如果話已說出去,手勢卻沒做出來,或說話講完了,手勢還沒有做完,這不僅讓身體語言失去了意義,而且也會使人覺得滑稽可笑,更能反映其功夫沒有下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