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不要對對方的觀點進行全盤否決。
聽到對方不同的觀點,對對方的觀點進行全麵的否定是錯誤的。每一個人都會對自己擁有與眾不同的看法有些小的得意,他們認為自己提出的觀點意見是非常有價值的,如果我們對對方的觀點進行全麵的否定,那麼一定會引來對方的不滿,在以後與對方接觸的過程中,對方也會想方設法地給我們製造麻煩。
第三,學會去體諒對方。
大部分人都隻是看見什麼能做,覺得對方沒有魄力不敢做,卻不知道對方明白什麼不應做。而大部分人都忽略了這一點。如果你覺得對方提出的觀點不正確,你擺明自己的觀點,就應用更加充分的證據,比如詳細的數據說明等。沒有人會覺得自己是不對的,即使對方明顯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為了麵子也不願自己承認,學會體諒對方,會給對方很大麵子的。
蘇州一家小麵館,鋪麵不大,地段不佳,由一位老婦人打理,老婦人熱情待客,和氣可親。一日,一位婦女領著孩子進店裏吃麵條,熱騰騰的麵條剛擺上桌,淘氣的小孩子一抬手碰翻了碗,麵條撒了一地,瓷碗碎了一地。孩子的母親一邊責備孩子一邊道歉。老婦人上前關切地詢問孩子是否被燙到,還重新做了一碗麵給這對母子,並拒絕了孩子母親的賠償。孩子母親感動萬分,連聲道謝。日後,這位母親逢人便說這一段經曆,人們紛紛慕名而來,老婦人的麵館生意越做越紅火。
總之,凡事以和為貴,能不生氣就不生氣,能坐下來與對方商討就絕不與對方對著幹,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談不攏的事。遇到與對方觀點相左的時候,不妨先把自己的心平靜下來,然後再與對方慢慢商量著來。
講清道理,先把後果說在前頭
求人辦事最主要的是真誠,隻有讓對方看到你的誠意,對方才會從內心深處接受你。說服也是這樣,要抓住對方的心靈,對方最容易接受什麼,就要給予對方需要的。人與人交往最需要的是真誠,給予對方真誠,對方才會讚同你的觀點。因此,在說話中,我們一定要實話實說,把道理講明白,先告訴對方後果,有話直說,把話說在明處,這樣才能彰顯我們的真誠。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愛聽好話,但也不反對實話。實話有時雖然難以接受,但可以讓雙方在以後的交往中減少摩擦。做人要實在,不能為了一點利益而隱瞞一些後果,一旦被人發現就會讓人懷疑你的誠意,一旦出現問題也會給你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把後果先說到前麵,就算不能夠說服對方,也會增添對方的好感。
唐朝貞元三年(787年),唐德宗時期,李泌才剛當上宰相沒多久,就聽說太尉李晟要陰謀叛亂的傳言,說他太尉府的大安園有一座大安亭,大安亭的周圍種有大片茂密的竹林,假如在這片茂密的竹林裏埋伏一支奇兵,那不是很容易造反嗎?
李晟聽到傳言後嚇出了一身冷汗,急忙命人將竹子砍光。可流言並沒有因此而消解,這些流言的產生是有一定背景的,李晟和馬燧在平定諸藩叛亂中建立了大功,他們手中的重兵讓唐德宗感到了威脅,於是就以獎勵為名,加授高官,並把他們弄到長安享受天子的尊崇和禮遇,剝奪了他們的兵權。流言讓皇帝和兩位將軍都處在極度的不安之中,飽經戰亂的唐王朝,又處於風雨欲來的境地。對這種局麵,誰都對能否化解心裏沒底。李泌卻似乎胸有成竹,他說服李晟和馬燧說明自己的情況,並親自陪同他們去覲見德宗。見到皇帝,李晟和馬燧十分地忐忑不安,李泌於是直言不諱地對德宗說:“今天咱們有話就講在當麵,陛下既然讓我當這個宰相,可不可以跟陛下做個口頭約定?”德宗不知道他到底想要幹什麼,點頭說當然可以。
李泌說:“希望陛下不要加害功臣!臣蒙受陛下厚恩,才敢放膽直言。李晟和馬燧為帝國立過大功,聽說有人不斷散布謠言,雖然陛下一定不會相信,但我今天仍要當著他們的麵提出來,為的是讓他們二人不再疑懼。假如陛下把二人誅殺,恐怕宿衛禁軍和四方邊鎮的將帥都會扼腕憤怒,而且恐懼難安,那麼朝野之亂勢必隨時會發生。”
唐德宗聽後麵色有些凝重,顯然是深受觸動,李泌接著說:“李晟和馬燧無論財產還是地位都已臻於極致,隻要陛下坦誠相待,讓他們感到身家性命均無可憂,國家有難就掛帥出征,天下太平就入朝參奉,君臣之間便能和睦安寧。所以臣希望陛下不要因二位大臣功高業偉就有所猜忌,而二位大臣也不要因為自己地位太高而心懷疑慮,則天下自然太平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