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時期有一位大商人叫盛宣懷。他和內宮大總管李蓮英有著一定的關係,在他的保薦下,醇王特地召他到自己的府裏詢問有關電報的事情。盛宣懷從來沒見過醇王,但與醇王的門客“張師爺”相交甚密,他從張師爺那裏得知醇王不僅好武,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文采。盛宣懷了解情況後,胸有成竹地前來謁見醇王。當他們談到電報這一名詞的時候,醇王問:“那電報到底是怎麼回事?”“回王爺的話,電報本身全靠活用,‘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醇王聽他引用嶽武穆的話,問道:“你也讀過兵書?”“在王爺麵前,怎麼敢說讀過兵書?不過英法內犯,文宗皇帝西狩,憂國憂民,竟至於駕崩。那時如果不是王爺神武,力擒三凶,大局真不堪設想了。”他接著又把電報的作用描繪的神乎其神,醇王也感覺飄飄然了。後來醇王就把督辦電報業的事托付給了盛宣懷。
總之,在日常交往中,聰明的人會在拜訪他人的時候,總會事先把對方的背景資料弄清楚,了解對方身份、地位、關係等狀況,使自己不致因為言行的不當而得罪對方。
性格不合可能導致不歡而散
性格是一個人的重要特性,它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性格是表現一個人對社會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所具有的穩定的、有特定意義的個性特征,它表現了人對現實世界的看法和態度,並通過他的行為舉止表現出來。性格不合是指雙方在性格上不相和諧的意思,即雙方性情品格不適合、興趣大相徑庭。它不僅是指夫妻之間,交友時也會遇到性格衝突的問題。如果兩個人的性格不合,可能會導致兩人的關係變壞,甚至造成雙方關係徹底破裂。
東漢後期,曹操實力最強,他不僅消滅了北方的大敵袁紹,統一了北方。隨後他還多經戰爭使許多大小諸侯的實力得到瓦解。與此同時,梟雄劉備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也在不斷努力,但他的實力遠遠比不上曹操。謀士諸葛亮提出聯吳抗曹的想法,劉備接受了他的建議。果然在說服孫權後,諸葛亮、周瑜等人憑借自己的智慧,再加上龐統、徐庶等人的協助終於在赤壁大敗曹操。周瑜想要一舉占據曹操的荊州地盤,諸葛亮早有準備奪了他的先機。盡管他妄圖強攻但還是被趙雲的部隊擊退,不幸還中了箭傷。周瑜不甘心就這樣失去荊州,但幾次追要都無功而返,孫權愛惜周瑜讓魯肅替他去討要荊州但仍是無功而返。周瑜萬般無奈下想到使用美人計,但是反被諸葛亮識破他的計謀使他賠了夫人又折兵。當周瑜再次與劉備方麵談判時,劉備借口取下西川後再歸還荊州使得周瑜的計謀又一次破滅。終於,他要和劉備翻臉了。他想借假道伐蜀之計,滅了劉備。無論他用什麼計謀都會被諸葛亮看透,周瑜又慘遭失敗。周瑜幾番想害諸葛亮,使諸葛亮對他產生了不滿,為了除掉這個宿敵,於是諸葛亮就在一封信中譏諷周瑜,終於,周瑜因心胸狹隘,發出一聲“既生瑜,何生亮”的歎息,離開了人世。
以上說的是“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周瑜和諸葛亮的矛盾十分複雜,但有一個清晰的矛盾,那就是雙方的性格不合,兩者性格上的不相容,致使雙方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終以周瑜的死亡告終。我們在自己的人際交往中不應忽略性格不合的問題,或許它就是你獲得成功的重要障礙。
性格心理學認為,所謂交往雙方性格不合,事實上是一方不能夠在某一方麵滿足另一方。同樣道理,所謂情意相投,性格相合,就是指雙方之間可以從彼此那裏獲得相應滿足。這種彼此間的滿足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麵,它是可以通過努力達到的。因此,雙方出現性格不合問題,即使雙方都產生相互折磨的感受,隻要通過一定手段調和,也是可以維護好雙方的關係。與其使與對方性格不合的問題持續下去,不如去努力改善雙方的關係,消除雙方之間的不愉快,實現雙方關係的融洽,使雙方彌縫不合,重歸友好。
對於雙方性格不合的問題,下麵將介紹幾種方法,希望大家在遇到這類問題時能夠順利地解決。
第一,了解對方的性格,對對方的性格擁有正確的認識,尊重對方的性格特征。
一個人的性格是他對事物、事情所表現出的常規、穩定的態度和情緒狀況,各自之間隻有不同,沒有好壞之別。就是夫妻之間關係再好,也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征,如若丈夫生性活潑,在家待不住,喜歡在外麵闖蕩。而妻子生性喜靜,喜歡待在家裏,又希望丈夫整天能夠在家陪她。要是丈夫每次從外麵高高興興回來,妻子總是一副不高興的樣子,還總是愛耍個小脾氣,丈夫再不能忍受,那麼雙方就會吵起來。如果丈夫和妻子善解人意,他們就會尊重對方的個性,不會強製對方按著自己的意誌去做,而會給對方私有空間,去做他喜歡的事情。在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像夫妻之間的關係一樣,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性格,性格也各有優劣。有的人性子急,易發火,但為人直爽,比較好相處;相反,性子慢的人大多辦事速度較慢,但是態度較和藹,相處容易,辦事質量較高。外向性格的人則多開朗活潑,而內向性格的人則深沉、穩重。隻要我們了解到對方的個性特征,並尊重對方的個性,那麼,雙方就可以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