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張立勇從一個食堂的臨時工,轉變成為一個積極上進的“英語饅頭神”,我們是否能感受到奮鬥帶給人生的意義?張立勇的人生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變化,離不開他日複一日的奮鬥。奮鬥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意義,讓他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觀看世界,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
人生需要奮鬥
人生最有意義的事情莫過於奮鬥。人的一生轉瞬即逝,我們擁有了人生,就必然要讓它過得有意義。其實在我們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是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這時我們人生都還隻是一張白紙。然而若幹年後再看,為什麼在不斷的前進中,我們的人生開始變得不同了呢?原因就在於,有些人為了能讓人生過得更有意義而不斷地奮鬥著,還有一些人卻從來都沒有奮鬥過。那些敢於奮鬥的人,在人生的比賽中不斷向前,最終成就了自己的一生;而放棄奮鬥的人,在比賽中遇到困難就停了下來,不再去努力,終究失去了贏得比賽的機會。
然而挫折和苦難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我們怎能因為這些就放棄奮鬥?隻有經曆了暴風雨後才能看到美麗的彩虹,人生也是一樣,我們應該去和苦難搏鬥,隻有贏了它們,才能贏得美好的人生。我們要感激這些磨難,正是因為有它們的存在,奮鬥才有意義。
既然磨難總是存在,我們何不把它們當成是激勵我們奮鬥的動力源泉?奮鬥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失敗,但是這隻是一時的失敗,並不是我們人生的而結局。所以沒有文憑並不是失敗,隻要我們肯奮鬥,肯鑽研,終有一天總能成功。上天永遠都不會拋棄一個為了人生而努力奮鬥的人。
收獲一定是要收付出的,但是有時候我們的付出並不一定就會有收獲。我們為之奮鬥的人生,也許與現實的距離很遙遠,我們的奮鬥也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是的,很多為生活奮鬥著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每當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會變得懈怠、脆弱和鬆弛,奮鬥的激情夜落花逐流水般的漸漸遠去。於是我們放棄奮鬥、怨天尤人、一蹶不振或者安於天命,在日複一日的重複中度過一生。
但是我們是不是需要好好想想:如果我們一直這樣生活下去,那麼人生還有什麼意義?這就是我們當初奮鬥時想要的生活嗎?不,沒有人願意像一台機器一樣活著。我們的內心深處對生活還有渴望,對人生還有期待,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回奮鬥的勇氣,並繼續為人生而奮鬥。不要輕易就放棄了奮鬥的機會,用自己奮鬥的雙手,去給自己的人生搭建一個舞台,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應該是一場精彩的演出,唯有奮鬥才能成就我們的人生。
壓力讓我們的奮鬥更有動力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曾經做了一個讓人感到震驚的實驗。實驗很簡單,就是測試南瓜在成長中能夠承受多大的壓力。實驗開始,工作人員將一個小南瓜整個用鐵圈箍住。為的是能夠了解南瓜在在掙脫鐵圈的過程中能夠產生多大的力量。
在最初的實驗階段,他們估測一根南瓜能夠承受大概500磅的壓力。但南瓜很快掙開了鐵圈繼續成長。於是工作人員又加大鐵圈的力度,連續三次南瓜都成功掙脫,於是工作人員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加大施壓力度。實驗的最終結果證明,南瓜在承受了高達5000磅的力度之後,才被撐壞。
這個結果遠遠超出工作人員預估的500磅壓力,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南瓜為了能夠突破束縛它生長的鐵圈,用盡一切辦法去吸收更多的養分,使自己長得更強壯。它的根部不斷向四周延伸,竟然遍布整個花園!
實驗的結果讓所有人都感到震驚,一個南瓜竟然有如此大的力量!然而那些沒有鐵圈束縛的南瓜,它們的承受力與實驗南瓜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其實這種現象在人類身上也有體現。一個處在順境中的人的抗打擊和壓力的能力,比起在逆境中的人人的抗壓能力要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