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奮鬥,永無止境(3)(1 / 2)

逆境、波折、困難,往往能夠激起我們的反抗意識和抵抗能力。大多數曆史上成功的任務,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越是在艱難中成長,他們奮鬥的動力就越強。華特·迪斯尼為了能夠融資建立迪士尼樂園,曾被銀行拒絕了300多次。然而正是這300多次的失敗,更激勵了他要繼續下去。於是就有了今天遍布世界各地,給人們帶來歡樂的迪士尼樂園。

人生不是結果,而是一個過程。它不以生為開始,也不以死為結束。所以我們需要用奮鬥去充實我們的人生過程,通過奮鬥讓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

從聖母院大學公開課獲取的人生箴言:

這是一個需要奮鬥的時代,不要給自己找借口停下來。不要指望人生會有救世主的到來,所有的一切都要靠我們的奮鬥來獲得。人人敢於奮鬥,就是自己的救世主。奮鬥中總會遇到荊棘,付出汗水,留下淚水,但是,唯有如此我們的人生才有意義。

第四節 發“奮”拚搏,爭“鬥”無限

人的一生往往都會有一個支撐自己走下去的夢想或者希望,有了夢想和希望的存在,我們才能有奮鬥下去的動力和勇氣。當我們為自己的人生奮發拚搏,鬥誌昂揚時,我們的人生也會因此而熠熠閃光。倘若我們對人生並沒有夢想和希望,那麼我們便失去了去為此奮鬥拚搏的力量。我們的人生也會變得黯淡無光,即使我們能夠風平浪靜地度過一生,也終究會為自己的一生碌碌無為度過而遺憾。

生活需要夢想和希望來支撐,而夢想和希望隻有通過奮鬥才能得以完善和實現。正因為如此,我們的人生才會需要奮鬥。人活著就需要奮鬥,人所度過的一生也應該是為追求夢想和希望而奮鬥的一生。然而,在奮鬥的征途中,失敗也總是如影隨形。倘若一個人在奮鬥途中跌倒了就放棄了夢想,不再爬起來,那麼他就隻能永遠失敗。還有一種人,他在路上跌倒了100次,但是他又第一百零一次地站了起來,繼續奮鬥,這才是成功的人生。

在這個人世間,很多人都在害怕失去。害怕失去地位,失去財富,失去利益等……其實失去這些東西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奮鬥的心,失去了奮鬥的勇氣。隻要能夠堅持奮鬥,我們所夢想的,希望的,總有一天會成為現實。奮鬥的人生永遠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裏,奮鬥過後的輝煌也一定屬於我們!

世界知名的聖母院大學,特別注重對學生奮鬥心態的培養。他們教育學生把奮鬥當成是人生的目標,他們認為隻有通過奮鬥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關於奮鬥成就人生這一點,其實在我們中國人的身上也有很好的體現。

也許很多人都知道,中國的中央電視台有一檔名叫《開講啦》的節目。每一期的節目都會邀請一位能夠擔當起“中國青年心中的榜樣”的名人,來作為節目的嘉賓。內容就是將他們對生活的感悟分享給觀眾。其中有一期是邀請的成龍,他跟大家分享了奮鬥給他帶來的人生改變。

成龍在年輕的時候,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念過很多書,文化不高的他隻是一個小武師。當時在劇組中,他僅僅隻是一個武行跑龍套的。說到後來的成功,成龍戲言說自己在幾十個武行跑龍套的人當中是“死的最好的”。不管條件多麼艱苦,他總是能堅持下來,每次都是他演的最好。於是,每當演死戲時,導演總會找“死的最好”的成龍。“死”的次數越多,知道他的人就越多,他逐漸地憑著自己的努力,從十幾個武行中展露出頭角。武術指導也開始對他青睞有加,常常請他坐同一輛車。等到成龍18歲的時候就已經成為武術指導了。

後來成名之後的成龍也從未忘記過要奮鬥。他在很多場電影的拍攝中拒絕使用替身,堅持自己親自上場。對此他說,公司請他來就是拍戲的,如果用替身的話,還要請他來幹什麼?既然是請他來,那麼理所當然應當由他來完成,同時觀眾看著也更專業、更真實。

在《開講啦》的節目錄製現場,一位年輕的跑龍套青年向成龍請教成功的經驗。成龍坦白承認自己當年跑龍套時也曾遭受過歧視和羞辱。麵對這些他曾經也有過抱怨,但是他還是鼓勵自己堅持奮鬥下去。他說:“我們要時時刻刻堅持自己的夢想,為夢想不斷奮鬥,隻有這樣在機遇到來的時候才能夠抓住機遇。如果機遇遲遲沒有到來,我們也不能夠放棄。因為沒有人能代替我們奮鬥。”

成龍的經曆和感受讓我們了解到,他就是靠著這種“我是死的最好的”信念,不斷奮鬥,即使是受人歧視和羞辱的跑龍套,他也一定會做到最好的想法,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跑龍套的,成為受人尊敬的國際巨星。他的成功完全靠的是他自身的實力和堅持奮鬥的信念。上天終究給了他一個成功的機遇,而他剛好就抓住了這個機遇。於是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