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裏夫人在學校的時候刻苦努力在大學畢業生的任職考試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並且完成了各種鋼鐵磁性的研究,但她沒有滿足已經取得的成績,而是繼續考博,從新站在了起跑線上。
居裏夫人與丈夫合作,不懈地努力,反複進行對瀝青鈾礦石放射成分的提煉實驗,在放射性的研究上取得巨大的突破。她和丈夫在1903年因分離出氯化鐳並發現了鐳元素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愛因斯坦評價居裏說她是一個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她從沒有因為取得榮譽而停止科學研究的腳步,她也沒有因為滿足而停止奮鬥。相隔八年之後她又一次登上科學的頂峰,取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居裏夫人是科學巨匠,曠世奇才,她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跟她的天賦和勤奮密切相關,更重要的是她執著的追求,不懈奮鬥的精神。如果她在成功之後沉浸其中,滿足之後不再奮鬥,她就不可能再次獲得諾貝爾獎,我們也會損失一位榜樣。
居裏夫人奮鬥不是為了名譽,而是為了用科學為人類造福,她沒有把科學當做自己通向成功的工具,而是把科學作為自己的信仰。為科學的所有奉獻和努力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信仰,奮鬥就成了一生要走的路。
我們應該從前人的事跡中汲取營養,確立自己的價值取向。無論我們從事什麼領域,我們都應該以實現自身價值而奮鬥,自我價值就是人們發揮自己的潛力,表現自己的才能;隻有當人的潛力充分發揮並表現出來時,人們才會感到最大的滿足。而實現自我價值則表現為一個人的人生實踐活動,對自己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充實提高,對自我完善、全麵發展所起的作用,以及自我對此作用的肯定和認可。我認為,從字麵上看,就是自己的潛能。實現自我價值需要人們通過不斷的努力,激發自己的潛能,在對社會的服務、貢獻中獲得多重意義的滿足。
立誌高遠,不滿足,不止步!
價值觀是人生的核心問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人生發展有著重大意義。歌德說過:“你若喜愛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與他自身的價值觀息息相關,有什麼樣的誌向,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古語“凡舉人之本,太上以誌,其次以事,其次以功”也闡述了立誌的重要性。
立誌是一個人奮鬥的基石,一個人有什麼樣的誌向就會有什麼樣的努力方向和努力程度;立誌是一個人奮鬥的誌向動力,一個人有什麼樣的誌向就會有什麼樣的事業進程和高度;立誌是一個人奮鬥的使命,一個人有什麼樣的誌向就會有什麼樣的態度對待事業。
我們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要給自己立下高遠的誌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自己的勤奮和天賦給自己的誌向插上翅膀,飛向實現自我價值的天堂。雖然在實現自我價值需要經過艱苦的奮鬥過程,但我們從不害怕。在人生的道路上成績和挫折不可避免,我們隻要時刻明確自己的誌向,順境時,積極開拓,進取突破;逆境時,堅持不懈,厚積薄發。我們也要把個人的誌向和價值觀與社會主流的價值取向相吻合,不能以損害社會的代價來實現自己的價值,隻有將個人價值融入社會價值,才能夠使自身價值最大化。
孔子曰:“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就是告訴我們一定要誌存高遠,有大誌向才能有大付出,有大付出才能有大收獲。一個人誌存高遠的人必然擁有非凡的人生,讓我們立下鴻鵠之誌,不滿足,不止步。
滿足,隻是驛站,而非終點!
當努力有了回報,我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獲得了夢想的榮譽,成就感油然而生,滿足感悄然而至。我們還會不會繼續奮鬥?
方仲永的天賦舉世無雙,自幼才華橫溢,最終卻以“泯然眾人”的結局收場,天資卓越又如何,還是沒有逃過“自滿劫”。古語有雲“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奮鬥的路上,滿足就會止步,止步就會後退,這是亙古不變的規律,我們改變不了規律,隻能改變自己,讓奮鬥的腳步永不停息。
宇宙無邊界,我們也不能給自己設限,隻要我們一直走下去,前方就一定有路。成功後不滿足能夠使我們有更遠大的目標,成功後不滿足能夠促使我們重新上路,成功後不滿足能夠使我們的進取心永不衰老,成功後不滿足能夠使我們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