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我們還會為什麼而奮鬥(1)(1 / 3)

第一節 奮鬥不是等價交換

奮鬥是每個人必然要經曆的過程,但正確看待奮鬥更加重要,奮鬥是我們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向上的生活態度。當奮鬥的結果不盡如人意時,我們依然要保持快樂積極的心態,因為我們奮鬥是為了結果的成功,但又不僅僅是結果的成功。奮鬥不是等價交換,而是我們的人生態度。隻要你奮鬥過,你的人生就是精彩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變得越來越功利,懷著不勞而獲、一夜暴富心態的人比比皆是,那些付出奮鬥追求成功的人更是數不勝數。雖然追求成功的奮鬥無可厚非,欲速則不達,太過執著於結果往往會產生不好的效果。當付出奮鬥而沒有結果或者結果不盡如人意時,往往會讓人產生負麵消極的情緒。

有的人在付出一點奮鬥而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時就認為奮鬥改變不了命運,他意識不到是自己的奮鬥不夠,就此放棄了夢想,不再追求;有的人努力奮鬥了很久,也得到不錯的效果,可是他不滿足,認為自己的奮鬥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內心開始抱怨,不是等價交換的時候他就認為是自己吃虧,沒有了奮鬥的積極性。也有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達到了自己預想的成功,從此而滿足現狀,鬥誌日減,漸漸消沉。這些都是從觀念和心態上沒有正確的看待奮鬥。

奮鬥隻是一種生活態度,是我們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與我們所處的境遇、所有的成就沒有任何關係。無論我們是貧窮還是富有,也無論是年長還是年幼,我們都應該奮鬥。我們享受的是奮鬥的過程和拚搏的精力,而非結果。隻有這樣正確地看待奮鬥,我們才能夠持續下去,才能夠領略奮鬥的魅力。

在大學教授工業設計的教授安,在一次尼泊爾之旅時發現,尼泊爾有很多手藝精湛的手工工匠。由於當地的經濟發展落後,這些人隻能夠靠出賣勞動力獲得生存所需。為了給這些人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安教授帶領著她的學生,開始為改善尼泊爾人的貧窮生活而努力。

安和她的學生們通過多次溝通,和尼泊爾的工匠達成了合作協議。他們將自己優秀的作品和設計交給尼泊爾有才華的工匠進行生產,並把這些產品打造成出色的貿易出口產品。這些產品的價值得到提升,尼泊爾工匠的收入增多,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在安的努力下,尼泊爾人工作的困難變成了他們改變尼泊爾的資源,他們幫助那裏的人們認識世界的需求並幫助他們打開世界市場。

在安和學生的堅持與努力下,他們成功地把問題轉化成機會,把困難當成資源。同時,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安的學生得到更多的實踐機會,並且能夠把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和生產當中。那些堅信設計可以改變農村現狀的學生們,有了自己為之奮鬥的目標,他們的機遇之門也被打開。在被問到為什麼而奮鬥時,他們可以自豪地說:“為給自己和別人創造機會而奮鬥!”

一句“為機會而奮鬥”撥開了我們心中的迷霧,讓我們知道奮鬥不單單能夠給別人創造機會,也是在給自己創造機會。隻要你在時刻不間斷地奮鬥,就能夠擁有更多改變自己的機會,每一刻都能擁有一個嶄新的自己。奮鬥不是為了贏得某個結果,而是不斷地向那個結果邁進的過程,奮鬥不是成功才等價交換,而是為我們的成功不斷地增加籌碼。奮鬥不是心血來潮,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不執著於回報的堅韌付出。

不要再把奮鬥看做等價交換,讓自己愛上奮鬥的過程吧,隻有那樣,我們才能擁有更多的機會,給別人創造更多的機會,隻要我們堅持奮鬥,時刻向前,我們也能夠自豪地喊出:“我為創造機會而奮鬥!”

奮鬥,擁有嶄新的自己

在自然界,溫順的斑馬要努力地奔跑才能夠讓自己免除被吃掉的危險,而凶猛的老虎也要努力地奔跑才能夠增加自己獲得食物的機會。在社會中,貧窮的人要努力地奮鬥才能夠擺脫貧窮,富有的人也要努力地奮鬥才能夠擁有更大的成就。

一個人努力與否和他的現狀無關,貧窮、富有、年長、年幼都決定不了一個人是否需要奮鬥,奮鬥不是為了超越別人,而是為了超越過去。奮鬥的意義也不在於獲得多大的成就,而在於內心和靈魂是否擁有嶄新的自己。

當一個人陷入懈怠、懶惰時,就需要開始奮鬥,奮鬥讓我們時刻清醒、勤奮,奮鬥是我們改掉陋習的不二法則;當一個人對失敗產生恐懼時,需要開始奮鬥,奮鬥讓我們充滿激情、勇氣,奮鬥是我們充實內心的必要法門;當一個人滿足現狀、沾沾自喜時,需要開始奮鬥,奮鬥讓我們拒絕誘惑,奮鬥是我們升華靈魂的獨門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