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人生附帶著使命感(2)(1 / 3)

有人說,日本人人均素質高。從不亂丟垃圾,從不浪費食物,但是這些不過源於其自身資源不足而養成的習慣。其實不然,因為這裏麵有著強烈減少災害的意識。日本海岸的附近的漁民從來不會集中打漁,也不會長期到同一地點打漁,因為日本漁民認為這是一種防災作為。如果,人類肆意破壞生態環境,那麼大自然會以災難的方式來回複人類。

在日本的沿海地區,有一種職業叫“水女”,這是一種傳統由女人從事的職業(2000年後有男性開始加入這一行業),她們的工作就是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前提下到附近的海域潛入海底打撈鮑魚。很多到日本旅遊的遊客都會問,這些“水女”為什麼這麼傻呢?隨便帶一個氧氣瓶潛水一次就可以打撈到更多的鮑魚,賺取更多的錢,為何還要冒著生命危險一次又一次潛入海底工作呢?

其實這正是日本“水女”的聰明之處。曾有外國記者采訪過日本“水女”,並詢問他們為何不借助潛水工具進行水下作業的原因。日本“水女”回答道:“借助潛水工具下水作業就等於在製造災難。假如我們借助潛水工具下水,那麼海底的鮑魚會很快被我們打撈得幹幹淨淨,更無法繁殖繁衍下去。那麼海底的資源就會枯竭,這對於漁民來說就是最大的災難。”

這就是日本人減少災難的意識,這就是為何日本人會被稱為高素質人群的主要原因。

如何減少災難不應該是我們學習的一門學科,也不應該被看做一種責任,而應該是一種本身的意識,應該是我們生活中時刻謹記的法則,應該是全人類都位置奮鬥的方向。

災難是養成的

我們說災難是未知的、無法預測的,這隻是針對災難發生的時間而言。其實,有很多災難是在我們身邊慢慢醞釀而成的。這些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還包括自身意識的低下。

在我們的身邊發生過太多的災難。例如我們在各種報道中聽到的火災,而在火災當中往往有很多無辜的生命本不應該被奪取的。恰恰是因為一些安全通道被雜物堵塞,消防器械缺失等原因導致太多人就葬身在火海之中。這些行為不僅是缺乏減少災難意識的表現,還是一種滋養災難生長的行為。而我們需要警醒,提升的也正是減少災難的使命感。

為減少災難而奮鬥並不需要我們做出驚天動地的舉動,而是從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無為就無所作為,假如我們連身邊一些點點滴滴的小災難都減少不了,那麼我又如何確信自己可以成為減少大災難發生的勇者呢?

災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眼睜睜地看著災難慢慢生長,最後威脅到人們的生命。當我們把災難扼殺到搖籃中,當我們把減少災難當做自己的使命,那麼我們就是一名真正的英雄。

減少災難才是愛的體現

在各種災難事件中,我們看到了太多的英雄,太多的愛心奉獻者。這些人受到了很多的讚揚。讚揚他們無私,讚揚他們愛心。但是有沒有人讚揚他們減少了更多的災難。愛的體現其實並不應該是在災難發生之後,而應該是災難來臨之前的防範。

但是太多人都存在一個思想誤區:提醒自己避免傷害的人,為自己的減少傷害的人往往並不是自己最想要感謝的人,而當自己經曆過災難之後,幫助的自己的人才是心目中的英雄。這並不代表有這種思維的人有任何錯誤,因為他們體驗到了災難的可怕之處。在最無助於恐懼的時候最脆弱,這時任何微小的幫助,他們都會回報十倍的感激。

其實,當我們在災難中重生之後,我們需要感激的,需要學習效仿的是那些曾經提醒我們,曾經為我們減少過災難的人。因為他們的愛更直接,更真實,更長久。他們才是毫無私心,全心全意為我們付出的人。而當我們經曆過災難之後,來幫助我們的愛心者,他們是公平的,他們對待每一個受災者都是相同的,但是曾經為我們減少災難的人卻不同,因為他們是一心一意為我們著想的,這同樣是一種大愛的表現,是一種真實的付出。

大愛無疆,小愛無邊,當我們體會到愛與奉獻之時,就可以明白愛最直接的表達是為我們所愛之人減少災難,讓安全與幸福長留身邊。這是我們奮鬥的動力與目標,這是我們不變的責任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