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人生附帶著使命感(1)(2 / 3)

美國芝加哥大學有過一位知名的校長。他的名字叫羅伯特·霍金斯。這位全美排名第四的名校的校長最初是一位快餐店的服務生,後來轉行做了伐木工,然後又轉行做了推銷員、家庭教師。8年後,他成為了芝加哥大學的校長,這一年他年僅30歲。當這位芝加哥大學史上最年輕的校長就任之後,美國老一輩的教育人士紛紛反對,譴責芝加哥大學校董事會不負責任,任用如此年輕的非專業人士為校長,不僅經驗不足,資曆更不夠深厚。

一時間,美國教育界對羅伯特·霍金斯的言論攻擊鋪天蓋地,甚至有人開始批判羅伯特·霍金斯的教育觀念是一種荒謬的理念,是在玷汙教育的神聖。羅伯特·霍金斯麵對這樣的局麵是如何對待的呢?

羅伯特·霍金斯並沒有對各種批評言論做出任何反駁,隻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了解我嗎?你們真正了解我嗎?”羅伯特·霍金斯沒有否認自己非專業的資質,而是把自己8年來的工作經曆做了一次詳細地介紹。最後羅伯特·霍金斯擲地有聲地向媒體說道:“我將帶給芝加哥學生的東西,並不是我的個人學識,而是一種人性的觀念。8年來,我從一名普通的服務生走到今日地位,就是因為我不甘於服從命運給我的安排,而是一次又一次顛覆我的工作,顛覆我生活獲得的成果。在這個過程中,我充分地、理性地認識了自己,我對於自己的認知,是你們任何人都無法超越的。因此,我未來帶給學生的人性觀點也是你們任何人都無法給予的。這就是為何我可以從服務生成為校長的原因。”

果然,羅伯特·霍金斯為芝加哥大學帶來的輝煌也是他人無法比擬的。這位美國教育界的偉人告誡給世人,對自我充分、理性的認知是一種卓識的人性表現,是我們走向顛覆之路的基礎。

感性地走向顛覆

談及感性,我們往往會想到衝動,想到一時興起。然而衡量某人的感性作為之時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等待事情的結果,隻需要思考這種感性作為是否建立在理性認知之上,就可以得知事情的對錯。

現代的年輕人喜歡感性勝於理性。因為感情在他們的思維中代表性感、瀟灑,代表無拘無束。而這種感性完全脫離了理性,甚至脫離了現實。在這種觀念之下,他們無法走向顛覆,往往走向了墮落與毀滅。

同時還有一類人也喜歡感性,因為感性代表著他們的欲望。這類人的眼中被金錢、名利所充斥,某些時候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感性”了一把,也僅僅是這一把,把這類人永遠地拉回了殘酷的理性中。

那麼,感性究竟應該如何表現?應該如何展示感性的魅力?我們還要學一學羅伯特·霍金斯的作為,學一學羅伯特·霍金斯的父親,老霍金斯的心態。

羅伯特·霍金斯在就任的前一天是社會輿論最激烈,也是攻擊性最強的時刻。這天晚上,羅伯特·霍金斯的父親老霍金斯迎來了一位訪客,一位多年的摯友。

好友見麵後直截了當地對老霍金斯說道:“我看到這些天來各種報道對您兒子的攻擊後,把我嚇壞了。所以我來見你,希望你可以勸一勸您的孩子,千萬不要衝動,不要站到這樣的位置上,這樣可能會給他的人生帶來災難。”

老霍金斯聽完朋友的勸告好,嗬嗬地笑了起來:“不錯,攻擊得很厲害。可是我的朋友,相比那些外人的話語我更相信我的兒子。因為他從來沒有衝動過,也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就像他對待他工作的看法一樣。這些年來,他換了很多次工作,而且每一份工作之間跨度都非常大,但是我知道他的每一次感性作為都不是無知的衝動,反而是一種對機遇的把握。”

老霍金斯隨後又說道:“老朋友,有這樣一則故事你聽過嗎?在一個巷子口長期趴著一隻惡狗,這隻惡狗會對每一個路過的人狂吠,甚至會搶過路人的東西吃。許多人對於這隻惡狗選擇了躲避。但是有一個年輕人沒有這樣,第一次惡狗對年輕人狂吠,第二次它搶了年輕人的麵包。而第三次年輕人穿上了厚厚的牛仔褲,結實的大頭皮鞋後,手裏又拎了一根長長的棍子再次來到的巷子口。這次年輕人甚至沒等惡狗狂吠就上去狠狠地踢了惡狗兩腳。結果怎樣?年輕人還沒有用上棍子惡狗就已經趴在地上求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