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我們有權利,更有能力去追求美好(1)(3 / 3)

聖母院大學的使命無比高尚,聖母院大學的奮鬥精神腳踏實地,當他們自豪地說出“我們是奮鬥的愛爾蘭人”的那一刻,他們成為世界所有奮鬥者的榜樣。

不必羨慕別人的成績,隻需做出自己的努力,或許沒有那些偉人的成就,但我們的人生有自己的意義,隻要做最好的自己,在自己的領域為這個世界做出貢獻,我們的人生就有價值。

馬克思把人生的價值分為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兩個部分,這兩個部分互不矛盾,可以統一。自我價值表現為個體需求的滿足,社會價值表現為對社會的貢獻,社會價值是自我價值的基礎,自我價值是社會價值的組成部分,無論是社會價值還是個人價值都需要我們的努力奮鬥。

奮鬥,創造社會價值

創造社會價值是我們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一步,我們的人生價值和我們能貢獻什麼密切相關,如果希望人生有價值,我們就要努力地為社會創造價值。

當我們決定要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時候,我們就要擔起整個社會的責任。我們要有遠大的目標,隻有遠大的目標才能引領我們努力的奮鬥,我們還要有周密的計劃,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踏平坎坷,打敗挫折,隻有努力的奮鬥才會使我們的人生發出燦爛的光。

周恩來總理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彰顯了他博大的胸懷,隻有誌向遠大,貢獻和價值才會偉大。否則,我們就會毫無鬥誌,不願努力,人生價值也不可能實現。我們想要為社會做出貢獻,就要把自己置身社會的大熔爐裏,努力奮鬥,結合實踐為社會創造財富,為我們自己的人生價值增加砝碼。

要想讓我們的人生創造出社會價值,首先就需要清楚自己在社會中的責任,隻有明白自身責任才能夠了解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沒有目標的奮鬥和努力是盲目的,這樣很有可能會讓我們付出的努力付之東流。

就像一個小故事所講:狗熊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見路邊有塊玉米地,結出來的玉米又大又長,於是就掰了一個拿在手裏。他繼續往前走發現前麵這塊地的玉米更好,於是扔下前一個玉米,又掰這塊地的玉米。就這樣狗熊一邊掰一邊扔,最後還是隻有一個玉米。就在這時,它又看見一片西瓜地,於是扔下玉米又去摘西瓜。好不容易挑挑揀揀抱了一個西瓜出來,又看見一隻猴子。狗熊扔下西瓜就去追猴子,結果猴子沒追上,狗熊隻好兩手空空地回家去了。

由此可見,一個沒有目標的人,在生活中也會像掰玉米的狗熊一下,到處努力,到處奮鬥,結果卻還是一無所獲。所以我們要為明白自己的社會責任,確定一個要為之奮鬥的方向,隻有這樣我們的奮鬥才能有意義。

人生應該為自己的責任去奮鬥,人生不能總在渾渾噩噩中度過,我們需要一個為之奮鬥的目標和方向。當我們能夠為自己所處的世界做出貢獻時,我們就創造出了社會價值。我們的人生價值也自然而然地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升華與證實。

奮鬥,體現自我價值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們的一生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但是又有很多事情根本就來不及去做。很多人在生命的彌留之際都會感到遺憾。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去做一些什麼事情,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沒有遺憾呢?答案就是能夠讓人生過得有意義,實現自我的價值。隻有這樣我們這一生才能不會遺憾地度過。

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分析,我們知道一個人的需求是分層次的,一個人人生的最高需求層次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這我們就不難懂得,一個人一生中最終的需求便是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隻有這樣我們的一生才能夠沒有遺憾,也隻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過得有意義。

如何才能夠實現自身的價值,關鍵就在於我們的付出和奮鬥。一個無所事事,整天隻知道享受,而從來不為生活努力奮鬥和辛勤付出的人,是永遠都不會實現自身價值的。這樣的人,已經蒙蔽了自己的心聲,不去傾聽自己的心想要的是什麼,不了解自身價值的實現能夠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如何重大的意義。他們不懂得人生意義的實現在於奮鬥,隻有在不斷地努力和奮鬥中,才能夠體現出我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