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心理學家奧威爾在《自卑與人生》中說:“自輕自賤的人,必定是自卑的人;或者說,自卑的人,必定是自輕自賤的人。”
我們要說的是,自輕自賤的孿生兄弟,就是自卑。
自卑心理又是怎樣產生的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考察,自卑心理,就像羞愧心理一樣,也有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氣質上的自卑。
就是說,自卑是他的氣質的一部分,個性的一部分。這種狀態,跟他出生時的環境、童年時代的環境有很大關係,是從小就有的,幾乎與生俱來。這種自卑,要改變是很難的。一個人如果先天就有這種氣質,他所要努力去做的,就是在他的這種氣質之下,如何做得最好。要徹底克服自卑是不可能的。
童年時如果常常遭到無知大人的吆喝、斥責、謾罵,會使他一生都變成個唯唯喏喏的人,一個自卑的人。
氣質上自卑的人,有的一輩子木訥、迂腐,最終一事無成,也有的卻幹成了大事。這要看他怎麼合理地處理自己的這種缺陷,“變廢為寶”了。
第二種,是後天的、認識性的自卑。
和第一種自卑有所不同的是,這種自卑心理很可能形成於一個人長大以後,比如在他的少年、青年,乃至於中年時代。
這種自卑心理的產生,其主要原因是過分注重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過分注重自我,其結果是謹小慎微、患得患失,過分疑慮,凡事總想著怎麼不讓人看輕,一天24/J’時,好像隨時都有個人在身後監督著似的。這樣的心態,不就像是一個囚徒的心態嗎?一個囚徒,能做成什麼事呢?囚徒是身體被囚,他是心靈被囚。從這個意義上講,他比囚徒更可悲。
這樣的人可以成就什麼事業嗎?
答案也有兩個,一是可以,二是不可以。
不可以是顯而易見的。一個患得患失的人,一個不敢在別人麵前顯露真實自我的人,一個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的人,別人怎麼信任他?別人不信任他、他怎麼做成事業?
但也有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氣質性自卑症患者一樣,這也要看他怎麼“變廢為寶”了。
第三種,也是後天的,叫挫折性自卑。
這種自卑心理的產生,更不受年齡的限製,它可以產生在一個人的任何一個年齡段。而且,很可能,這種人本來是一個很活潑、很開朗的人,隻是後來受了意外挫折,才變得膽小起來,最終形成自卑心理。
有挫折性的自卑的人,比起前兩種自卑心態的人,相對比較容易調整心態,化挫折為力量,取得成功。
有一個外企女職員,原來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的時候,是一個十分自信、從容的女孩。她學習成績在班級裏是出類拔革的,相貌也是一流的,追她的男孩子也特別多。畢業以後,她進了一家韓國駐華公司,成了外企職員。在那兒幹了一個月之後,旁人驚訝地發現,原先十分活潑可愛、說話很多的她,竟然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不但說話變得羞羞答答了,連行為也變得畏頭縮尾。而且說起一些事情來的時候,總是顯得特別不自信,和大學時候的自信形成顯明對比。每天上班前,她能夠為了穿衣打扮化上整整兩個小時的時間,為此不惜早起,少睡兩個小時。她之所以這麼做,是怕自己打扮不好,長相不好,而遭同事或上司恥笑。在工作中,她更是戰戰兢兢,十分小心翼翼,以至到了謹小慎微的地步。
是什麼使她有如此突然的變化?
為什麼原來活潑自信的她,到了韓國人的公司就變得自卑了呢?
是韓國人的大男子主義文化熏染了她?那也不至於熏染得這麼厲害呀!是她工作幹得不好屢遭批評?據說她的業績還是一流的。
其實,原因十分簡單,一切都是她自己的原因。她這種自卑感的產生,在心理學上,屬於後天的認識性自卑,也就是說,主要原因在於她的認識——她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她對自己的工作的認識,她對同事與上司的認識,更主要的是對自己的認識。
到了韓國人的公司之後,由於發現韓國人的服飾舉止都顯得如此高貴,如此嚴正,她一下子就感覺到自己像個小家碧玉,上不了台麵。她對自己的服裝產生了深深的憎厭。所以,第二天她就跑到高檔商場去了。可是,當時工資還沒有發,她買不起那些名牌服裝,於是,隻好灰溜溜地回來了。
前一個月,可.以說,她是低著頭度過的。她不敢抬頭看別人穿的正宗的名牌西服、名牌裙子,因為一看就會感覺到自己的窮酸。那些韓國女人或早進了外企的中國女人,她們的服飾都是一流的品牌,走在路上裙帶當風,而自己呢,竟然還是一副學生樣!
想想這個,她幾乎要哭出來。她恨自己的貧窮。
而服飾還是小事。她和同事們的另一個不同在於,她們平時用的香水,都是法國貨,在她們所及之處,處處清香飄逸,而自己用的,隻是國產的劣質香水。
女人與女人之間,聊起來無非是生活上的瑣碎小事。而所謂生活上的瑣碎小事,主要的當然是衣服啦、化妝品啦。首飾啦什麼的。而這些,她幾乎是什麼都沒有。這樣,她在同事們中間就顯得十分孤立,也十分羞漸。在那種時候,她都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
久而久之,在同事們麵前,她怎麼不自卑呢?
還有,韓國人工作起來風風火火,一天8小時,從第一秒到最後一秒,都是滿打滿算,而且,都要充分利用。這樣,在平時的工作中,職員們都是全力以赴,大氣都不敢喘一口,連上廁所都要跑著去。而她呢,剛從高校出來,一開始根本不能適應這種工作作風。
需知,中國的學生,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到初中,到高中,一直是拚命地為那些長大了根本用不著的功課而學習、學習、學習,從小到大,像個被狠狠鞭打著的駱駝,沒個歇著的時候。所以,中國的孩子,都是被一種無形的重東西壓著長大的。他們壓力解除的時候是考上大學。考上了大學,對他們來說,就是卸下了一副很重很重的重擔。想想看,當一個人背負重擔走了很遠,好不容易卸下來,他會怎麼樣呢?當然是歇口氣。而這一歇,也許再也緊張不起來了。中國的學生就是這樣,到大學裏,他們終於可以鬆口氣了,這口氣一鬆,他們就再也不想讓自己吃以前那種苦啦!於是,在我們的大學裏,大學生們是最輕鬆的。反正,隻要考上了,就一定能畢業。既然能畢業,何必再像以前那樣苦苦學習,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所以,我們的大學有“九三學社”之別號。這個別號的意思是,學生們往往懶覺睡到上午9點才起床,而到了下午,又一個午覺睡到下午3點。在其它時間呢,也是懶懶散散的,已經沒了時間概念。學習、做事,都是隨便得很。
這種樣子4年下來,畢業以後要他們突然改變生活方式,有點難。幸好,國內的企事業機關單位,居然比大學裏還懶散,處處一股慵懶之氣。許多單位根本不用去上班,隻需一個星期去簽一次到就行。有些甚至隻要一個月去領一次工資就行。更有甚者,許多人可以長年不去單位,在發工資的時候,叫別人代領。而中國的大學生,從學校出來,大多是要進這些單位的。
這個女學生,在大學裏也養成了慵懶的習氣。本來,要是進入一個全民單位,這就沒什麼,可她偏偏進了一個韓國公司,這下就麻煩了。她要不改變自己的這種習慣,就難免出現矛盾。
於是,在她工作的第一個月,她連遭上司的訓斥。她每每給弄得委曲不堪,回到宿舍就躲在被子裏哭。這樣一段日子下來,看著別人好好地呆在自己的崗位上,她更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了。
還有一點讓她覺得抬不起頭來:剛進公司的時候,她還要負責做清潔工作。早上和晚上,剛上班時和將下班時,她都得拖地、擦桌子。早上還要打開水。第一天她還想提建議來著,可上司告訴她,新來的職員都要這樣做的。
看著同事們悠然自得地享用著她倒的開水,她覺得自己簡直是個清潔工。這也加強了她的卑賤意識。由於以上這些原因,不到一個月,她竟從一個自信的人變成了一個自卑的人。這種自卑感的產生,當然就屬於後天的認識性自卑。
其實,她根本用不著自卑。她的這種自卑感,根本是“一廂情願”的結果,是她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是她自己的認識有誤才導致的結果。~就生活來說,誰大學剛畢業就能披金戴銀動輒名牌呢?除非靠家裏,而靠家裏也是不光榮的,至少在韓國人眼裏是不光榮的。美國人排世界富豪,根本不把那些封建王室諸如英國王室、日本王室等等排在裏麵,他們看得起的是白手起家的富豪,而不是靠繼承遺產、侵吞國家財富而發家的高官顯貴。所以,一個大學剛畢業的人窮一點,別人根本不會介意。
至於工作,剛畢業的學生有個適應期、磨合期,這也是正常的。在磨合期裏受點批評甚至訓斥,應該是有利於以後的發展的。所以,這就更用不著自卑了。而給別人打開水什麼的,其實,享受到這種服務的人,自己也是這麼替別人服過務的,所以,他們也不至於看不起你。
所以,一個自卑的人,如果他的自卑是來自後天的認識性自卑,那大可不必緊張,是可以從追究原因著手而予以鏟除的。
後天性的自卑還有一種是挫折性自卑。這種自卑,要是從原因著手,通過精神分析來消除,就顯得很難了。
因為這種自卑感的產生,是來自於一個人的挫折。而挫折既已產生,就不是安慰安慰就能撫平他的心靈之痛的。
曾有一個演員,在戲曲學院學習的時候,是公認的好學生。她的表演成績,一直是名列前矛,總是受到表彰。學校把她作為重點加以培養。在學校裏,她就參加了很多演出,都受到好評。所有的老師和學生,都視她為明日之星。她自己呢,也早已以明星自居。
可是,畢業以後,她上演的第一個戲就慘遭失敗!
那是演(穆桂英掛帥》,她擔綱主演,出演穆桂英。剛從學校出來就能當主演,這本身已是莫大的榮耀了。可是,她偏偏不爭氣,在演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啞嗓子了!
這個戲當然是演砸了。當時有許多領導同誌坐在前排觀看,她這次演砸,就等於是砸了她的前途。
這次演出以後,這個本來優越感一直很強的女演員,從此變得萎靡不振,整個兒就像換了個人似的。以後,在別人麵前,她就自暴自棄了。
像這種自卑,就是典型的由於挫折造成的。
這種自卑,如要消除,就得先消除她的挫折感。而要消除她的挫折感,就得讓她再次在演出事業上輝煌一下。隻有這樣,她才會重新獲得自信。
由於童年時代的深刻影響而造成的氣質上的自卑,就不是想改就能改的了。對待這種幾乎是先天性的自卑,對策就不是改變,而是改善。
童年對人的影響,其深刻的程度,有時並不是一個人所能想象的。往往,童年時大人不經意的一個巴掌、一聲斥責,都會在他稚嫩的心中烙下永久的傷痛。而這種傷痛,是大人乃至於小孩自己不知覺的。
一個孩子,如果照著天性,理應生活在一個無拘無束。充滿遊戲與娛樂的天地裏的,可是,我們的大多數孩子,幾乎是99.9%的孩子,卻沒有這樣的條件。
我們的孩子,打一出生起,就生活在各種各樣的束縛之中。在他們還不懂事的時候,大人就高高在上地以其各式各樣的愚腐方式,“教導”他們這個不行,那個不能。吮手指不行,翻跟鬥不行,不午睡不行,尿撒得太少不行,奶吃得太少也不行。而當他們好不容易長成兒童,稍稍懂點事,他們的“教導”就更嚴厲了。禁忌之多,讓兒童仿佛生活在一座比監獄都不如的地方。不準跑來跑去,不準玩水槍,不準打架,不準爬凳子,不準這個,不準那個。
生活在各式各樣的禁忌中的孩子,長大以後,一定會或多或少地變成個有“奴性”性格的人。這種奴性性格,表現出來就是自卑、怯懦、畏瑣、卑微……
僅僅這樣還好,有的兒童從小就要受到深深的創傷。
很多愚蠢的家長和教師,往往帶著自己卑劣的性格來教育孩子,他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虐待他們,或打罵,或斥責,或任意驅使,或恣意侮辱。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怎麼能不染上各種各樣的不健康習性呢?
對於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他的身上的這種不健康習性,根本無法用後天的方式來消除。因為,這種習性,是已經深人到他的骨髓裏的東西。
有一個看上去人高馬大、像模像樣的年輕人,年紀才24歲,從小是學音樂的,現在在京城飄泊,立誌要闖出名堂來,成為一個歌星。
既然是闖蕩京城的人,按理說應該是有勇氣、有智慧的。可是,令人吃驚的是,他卻是一個異常自卑的人,自卑得常常半夜裏起來偷偷哭泣。
他總覺得自己這也不如別人,那也不如別人。不是覺得自己比別人長得難看,就是覺得自己比別人資質愚鈍;不是覺得別人的機遇比自己好,就是覺得自己的教育不如別人;不是覺得別人的音域比自己寬廣,就是覺得自己的前途根本不能與別人相比。
由於如此自卑,他甚至變得十分膽怯。他膽怯的程度說起來無人相信:他竟然害怕見人!
他白天睡覺,隻在晚上才偷偷地來到一家歌舞廳去彈琴、唱歌。他白天之所以睡覺,並非全是出於工作的需要,而隻是害怕見人。換言之,他白天根本不敢見人!他見到任何一個人都要害怕。
但畢竟不見人不行啊,你總得去買吃的呀!而一天三頓,他都是在晚上就準備好了的!
令人不解的是,這樣的一個人,又為什麼隻身來京城闖蕩呢?原來,來京城闖蕩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在老家,他的自卑是出了名的,他根本不敢跟任何人比較、競爭,而他正是為了驅除自卑、想比別人強才來到京城的。因為他知道,京城成名的機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