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怯懦心理是阻礙人成功的一塊絆腳石。
那麼,怯懦心理是怎麼回事呢?
美國心理學家麥迪遜在他的名著(心理疾病)中說:“病態心理中,最隱秘而又最嚴重的是怯懦心理。”然後他又用科學的語言描述說:“怯懦有許多層次,自下至上,越來越嚴重。它的層次依次是:失驚、恐怖、震駭等活躍情態,到惶恐、不安等沉靜情態。”
另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家奧威爾在說到怯懦的來源時說:“怯懦來源於不自信,深深的不自信。”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常常有怯懦的人,他們庸庸碌碌。忍辱負重地生活著,不敢抱怨,不敢抬頭做人。
有一個中年男人,他年已40歲,而在他40年的生涯中,竟從未大聲說過一句話。他見人就臉紅,凡事要躲避,可以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怯懦的人。他就這樣畏畏縮縮地活了40年。“幸好這40年風平浪靜,要是出了什麼事,你該怎麼辦?”他的妻子老這麼說他。而他,麵對這樣的潔難,也總是哈哈一笑了事。
其實,人生在世,哪會不碰到什麼事呢?
這個中年人,要娶妻,要生子,要做自己的工作。在自己的工作中,也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事兒。
那麼,這個中年人是怎麼過來的呢?
先說他的工作,他幹的是一個國營公司的出納。那個國營公司長年虧本,一直是靠國家撥款維持著的,所以,他們也沒有什麼額外的收人,隻是靠國家撥下來的那點工資活著。國家撥下來的工資是不多的,所以,長年以來,他倒既沒出什麼事,也沒遇到什麼事,從20歲幹起,平安地幹了20年。
再說他的婚姻。在他24歲的時候,他看到跟他同齡的同事們紛紛地結婚生子,而他還是孓然一身,也有些著急。但也隻是心裏著急而已,並沒有特別的焦慮。不是他不想娶妻,而是他不敢麵對女人。他看見女人就。m,就臉紅,往往說不上什麼話,何況還要去追求她,讓她做自己的妻子?
可是他不焦慮,他的父母卻先焦慮起來。因為一晃,他就30歲了。他的父母經過努力,托人給他介紹了一個農村來的姑娘。這個農村姑娘在城裏打工,是個打工妹,人長得水靈靈的,也活潑可愛。像這樣的姑娘,按理說是不會嫁給像這樣木油、怯懦的男人的,可是,她卻有一個想留在城裏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她隻能嫁給一個城裏人。這次,雖然她知道這個城裏人是個很無能的人,未必能幫她辦到城市戶口,可是,他有房子啊。他的父母有個三居室,現在他占據著一間。以後,這些房子還不都是他們的?隻要有房子,不怕沒有戶口。所以,這個漂亮的打工妹就嫁給了她。
後來,他們的孩子出生了。
孩子出生以後,他的麻煩應該來了吧?
他這個怯懦的人、見人就臉紅的人、不會說話的人,會怎麼來應付接踵而至的麻煩呢?
先是孩子的人托問題。要人托兒所,也得跟人打交道。你得讓孩子人一個好一點的托兒所啊,你得買通阿姨們,讓她們好好地照顧你的孩子。這對這個怯懦的男人來說,真是一個天大的麻煩事兒。他平時對人說話都要臉紅,要他去和那些他不認識的托兒所的人去打交道,這不是太為難他了嗎?他要出馬的話,能把事兒辦下來嗎?
幸好,他的勤勞的妻子提出,她暫時不外出打工了,自己來照顧孩子。這樣,收入雖少一點,但照顧孩子的問題卻解決了。
後麵的麻煩一個接一個地來了。
孩子漸漸長大,很快就要上幼兒園了。上什麼幼兒園好呢?當然得上有點名氣的幼兒園,這樣兒子放在那兒才可以放心。可是,有名氣的好幼兒園,是他們這樣的家庭出來的孩子能上的嗎!退而求其次,一般的幼兒園也可。可是,他們單位沒有幼兒園,得上別的單位,這樣就要托人。托人,這正是這個怯懦者最害怕的。托人得送禮,他最不會送禮了。那怎麼辦,難道兒子就不上幼兒園了?不行!他的妻子斷然拒絕這個設想。在萬般無奈之下,最後,還是由他的妻子出麵,拎了兩瓶茅台酒,才把兒子送去幼兒園。
幼兒園之後是小學。上什麼小學好?仍然是個問題。這個怯懦的男人說,上什麼小學都無所謂!這會他的妻子也沒什麼話,於是,兒子就近上了個小學。可小學裏的事情還多著哩!兒子跟別人打了架啦,兒子成績不好啦,兒子跟老師鬧翻啦,等等等等。這些個事情,都需要家長去擺平。而這些事情,在他們家裏,卻都是那個農村出來的家庭主婦去做的。
久而久之,妻子不免有牢騷,罵他沒出息,上不得台麵。他呢,在妻子麵前也是唯唯喏喏。
他們就是這樣過著日子。
由於他實在沒用,怯懦得根本不能辦成任何事情,結果,他們的兒子隻能讀普通中學,後來也沒有考上大學。
當然,像他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社會著實不少。你不能就此說他這樣不好。他這樣不好嗎?他隻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普通的小市民。而這樣的小市民,何止千千萬。如果能這樣生活下去,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但問題在於,隨著社會變革的到來,他這樣的人,偏偏難過日子了。因為,國企改革開始了。他端了一輩子的鐵飯碗,現在,這隻鐵飯碗被砸破了。
就在去年,單位通知他,他被裁下崗了。
這下,他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他才意識到,再也不能怯懦下去了。他要找工作,要生活。而要找工作,要生活,就得和社會上的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就得看人家眼色,就得學會能言善辯、見風使舵。
可是,怯懦已經成為他氣質的一個部分了,並不是他想改變就能改變的。
那怎麼辦呢,背著怯懦這個包袱,他能找到工作嗎?難道一家三口一直靠他的妻子打工為生嗎?
就是這樣,他們一家三口,從此開始了極為艱苦的生活。而他,一直被妻子打打罵罵。
請想想,像這個中年男人那樣活著,又有什麼意思呢?他有開心的時候嗎?他一個人拿什麼開心呢?找不到工作,教育不好兒子,安撫不了妻子,他還能開心得起來嗎?
他這輩子活得有多累!
我們現在不說他在社會上的成功,不說他能否得到安全的有保障的生活。我們就說一個人的心理。
人是社會的動物,人隻有在別人那兒才能得到快樂和幸福,一個人自己是不能對自己創造幸福的。有人愛你,有人尊重你,或者你使別人快樂,你使別人幸福,隻有這樣,你才會快樂和幸福。可是,對於一個怯懦的人,他不喜歡和人打交道,不喜歡和人來往,長時期地生活在孤獨之中,他又哪來的快樂和幸福可言呢?
長時期的孤獨,肯定會使一個人的心理變得不正常。
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我們都可以說,他活得很不幸。
他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並試著去改變。
為此,他請教了好幾個心理谘詢專家。每個專家都提出了他們自己的方法,他—一地試了,結果並不行,並沒有收到什麼成效。
後來,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家給他指點了幾個方法,並聲稱,照此去做,他必定能夠改掉怯懦心理,走向成功的彼岸。
他相信了。以後,他努力地照那個心理學家所說的去做。
這個心理學家給他開出的克服怯懦心理的藥方有以下幾條:
1.和別人說話時,聲音一定要響亮,不要管別人怎麼樣看待。而當別人和你一樣響亮時,你偏偏又壓低聲音,低得很難讓別人聽到。這樣,為了聽清你的說話,別人就得對你“俯首貼耳”。
這樣一來,別人會慢慢地重視你的說話了。
2.在和別人交流之前,你的神態應該是嚴峻的、有力的,仿佛他有愧於你,仿佛怯懦的人是他,而不是你。這樣,久而久之,他就真的把你當成強有力的人,而尊重你了。
3.在和別人談話或其它方式交流時,不要讓眼睛閃來閃去,不要旁顧,而是緊盯著他,和他鬥眼,勇敢一些,他鬥不過你,他就輸了,他就會在你麵前低下頭去。
4.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要適時地沉默。特別要在滔滔不絕地說話的時候,來個突然刹車,也就是突然沉默,這樣,別人會被你的沉默所震懾,而以為你的談話很重要,有深奧內容,於是就不敢小瞧你。
5.在和別人交流之前,先要知彼知已,先要知道對方是什麼來頭,是什麼性格。知道之後,對症下藥。
這個怯懦的中年男人,得到如此“藥方”,如獲至寶,回家以後如法炮製,先和老婆試了一番。
試的過程如下:
他回到家裏。
老婆說:“今天怎麼樣,找到工作了嗎?”
他不說話,拿眼瞪著老婆。
他用上了第三劑“藥”。
老婆看了他一眼,奇怪地問:“你怎麼啦,眼睛出毛病了?”
他突然大喊一聲,說:“沒有,我的眼睛沒有毛病!”
這時,他已用了第一劑“藥”。
老婆被他嚇了一跳,看看他。
他喊著說:“我明天再去看看。”
老婆說:“明天找不到工作不要來見我。”
他看著她,大聲地說:“我明天一定……”然後即刻住嘴,不說話了。
這是第四劑“藥”:突然沉默。
老婆看著他,等著他的下文。可他就是不說話。
老婆忍不住了,說:“你明天一定怎麼?”
他不說話。但神色非常嚴峻。
這是第二劑“藥”。
“你明天一定怎麼?”這下輪到他老婆喊了。
他依然不說話,隻是用眼睛瞪著她。他老婆奇怪了,也拿眼瞪著他。
兩個人鬥起了眼。
然後,他在想著接下去用什麼策略的時候,突然聽到“啪”的一聲,臉上一陣火辣辣地痛。
原來是老婆打了他一個耳光。老婆罵:“今天出去了一趟,中了邪啦?你這個不中用的家夥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