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畫筆下的酣暢人生(1 / 2)

畫筆下的酣暢人生

靈犀

作者:lilian

黎明時分生於青島,得名黎青。很多人認為這個在漫畫界響當當的名字的主人是南方人,不知國內著名漫畫家黎青原名陳黎青。

相對於黎青先生在漫畫界所取得的成就,這算是件小事。漫畫是幽默的、詼諧的,又是直指人心的;漫畫是敏銳的、痛快的,可以針砭時弊;漫畫又是喜聞樂見的大眾藝術形式,影射世間百態。因此,我們更想知道的是他的思想世界和創作狀態。

上世紀90年代,中國人第一次在世界漫畫大賽——素有國際漫畫奧林匹克之稱的日本讀賣國際漫畫大賽中獲得大獎,開創了中國漫畫創作的新高峰。這個人就是黎青。

獲獎並未帶來虛榮的膨脹,而是更加踏實地創作。時評類、幽默類、哲思類,在漫畫世界裏,黎青覺得酣暢且痛快。近幾年,黎青傾情水墨漫畫,這幾乎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水墨的契合讓他覺得踏實和回歸。

從學校到工廠到漫畫

受哥哥姐姐的影響,黎青自小就癡迷於畫畫。至今黎青仍然記得小時候父母反對孩子們畫畫,將哥哥的畫筆扔出窗外的情形。但是這並未阻止孩子們熱愛畫畫的心。自小富有想象力的黎青仿佛天生為漫畫而生,他不但喜愛讀漫畫,更經常編些幻想故事畫成畫,在小朋友之間傳閱。上了中學後,黎青更是負責了學校所有的黑板報和課堂布置。

畢業後,黎青進入一家工廠做宣傳幹事,那是上世紀70年代。因為看不慣廠裏一些不正之風,黎青以“雷鳴”為筆名創作了漫畫《檢查團的檢查“項目”》,用工廠生產發動機流程為素材,譏諷了為產品質量過關不惜弄虛作假和鋪張浪費之風。雖然這之間黎青曾創作並投稿過許多幅漫畫作品,唯有這幅第一次被《工人日報》畫刊《工人的畫》刊用。

此後,黎青的創作熱情持續迸發,作品也頻頻登上國內各大報紙,尤其是1991年的作品《無題》在第十三屆讀賣國際漫畫大獎賽中榮獲大獎,讓他成為第一位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漫畫家。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但黎青對當時的情景仍然記憶猶新,至今仍深感驕傲。

漫畫家的社會責任

《無題》表現的是聯合收割機和當時中國傳統農業勞作方式,黎青將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和落後的生產方式巧妙地結合起來,意在中國農村現代農業機械終將代替人力,農村也必將向城市化邁進。作品含義深遠又不乏趣味性,構思巧妙、表現靈活。

著名漫畫家方成先生曾說,漫畫家應該是個“雜家”,黎青十分認同這句話。作為一個漫畫家不僅要有大胸懷和大智慧,心懷國家,將世界放在視野中,更要了解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可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除此之外,創意、構思、繪畫功底等等都是考驗漫畫家的方麵。比如某次,黎青試圖表現運動員擊劍中亦對手亦朋友的關係,發現需要查閱擊劍的基礎知識方能下筆,那時沒有網絡隻得到圖書館查書。黎青說,漫畫屬於大眾藝術,越是大眾藝術,就越需具備深厚的基本功。

漫畫不同於中國畫,它本身具有社會功能,它需貼近生活又幹預生活,最終高於生活、批判現實。除了具備最基本的藝術性,漫畫的思想性是漫畫的靈魂。黎青認為,好的漫畫作品必須是藝術性和思想性的融合,立意要高深、構思需巧妙,再借助完美的造型表現出來。兩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