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體育大國,而非體育強國。這其中有著方方麵麵的原因,而其中之一就是運動員看不到未來。能在亞運會、奧運會等重大賽事中嶄露頭角的人畢竟是少數,能奪得世界冠軍成為耀眼明星的人更是極少數,大部分都是碌碌無名。但是,就是這極少數的著名運動員,他們退役後的生活也並不如意。近年來,接連曝出全國舉重冠軍鄒春蘭退役後在澡堂為人搓澡謀生,曾經是亞洲舉壇“巨無霸”的才力因為沒錢支付醫療費而英年早逝,“泳後”戴國宏賣服裝、賣菜,技巧賽冠軍劉菲退役後一直失業,一家三口擠在一室一廳的出租屋內……這些運動員因為從小接受專業訓練,無法完成普通學校的教育課程,也與社會有一定程度的脫節,因此退役後缺少謀生技能,尋找工作時困難重重。李寧雖然沒有他們那麼慘,可是退役後的落寞和無所適從卻讓他飽受折磨。推己及人,其他運動員的生活境況可想而知,於是李寧便萌生了成立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的念頭。
經過數年的醞釀,在時間、財力都有所保障的情況下,李寧最終在2001年成立了這一基金會。這個教育基金會設立的宗旨便是,通過社會的力量來資助並幫助這些運動員獲得運動項目以外的專業知識和外語技能,讓他們在發揮自身特長的同時增強綜合素質,以便他們在離開賽場之後能夠找到新的工作,有能力像絕大多數普通人那樣融入社會,健康、幸福地生活。
為了擴大這一慈善機構的影響,也為了讓更多的人關注運動員、幫助運動員,2004年10月,李寧發起了“首屆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高爾夫慈善邀請賽”。這次活動,他邀請到了蔡振華、李永波、劉國梁、李小雙等近40名世界冠軍,吸引了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基金會也開始為人們所熟知。此後,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會每年都會舉辦慈善活動,所得善款大部分用於運動員教育及希望小學建設等事業。
為了能讓慈善基金會幫助更多的人,李寧在2005年出手了自己持有的李寧公司1.64個百分點的股票,套現近億港元。並且發表聲明稱,這筆資金將主要用於培養年輕運動員和發展中國體育事業,並非謀利性質。此後,李寧更加頻繁地出現在貧困地區,開展扶貧助學活動。
2006年7月,李寧發起了影響極大的一項針對全國貧困鄉村體育教室的公益培訓活動——“一起運動”。當時,李寧了解到中國有80%的小學在農村,有80%的學校體育教育受到師資、場地、器材、經費、觀念等因素的困擾;有近16%的孩子沒有接受過正規、係統的體育教育,體育課大都自由活動和自習的形式;甚至有許多孩子還不知道足球、籃球是什麼……四川一個偏遠山區的貧困小學沒有操場,體育老師就帶著學生挖草藥、拾廢品,賣掉後換來沙子、水泥,自己動手修建了一個操場。學校裏沒有運動器械,體育老師就用稻草做墊子,用板凳做障礙物,用卵石當鉛球,用圓木當鐵餅。即便如此,學生們都非常喜歡上體育課,最喜歡用這些簡陋的“器材”鍛煉……這一切,深深地刺痛了李寧的心。作為一名運動員,他深知運動的價值,深知運動對孩子而言意味著什麼。他也不止一次地強調,“運動是一種權利”,而他要做的,就是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幫助更多的人享受這種與生俱來的權利。“一起運動”活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李寧要通過培訓鄉村體育老師的方式,來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開闊視野,更好地了解運動,了解體育的內涵。
如今,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已經成立10餘年。這些年來,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取得了累累碩果:“中國運動員教育計劃”已經擴展到全國18個城市、36支運動隊;由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發起援建的“中國運動員風雨操場計劃”目前已經在四川地震災區捐建了6個“風雨操場”;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與國家體育總局合作開發的重點發展項目“退役運動員運動體能康複職業培訓計劃”也已正式展開;由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合作援建的以中國運動員命名的希望小學也已經達到了50所……這一切的成績,都應該歸功於李寧——這個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最初的發起者、組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