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曹德旺——錢眼見佛心(3)(3 / 3)

2010年,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和世界第二富豪沃倫·巴菲特來到中國,邀請中國成功商業人士、慈善家舉辦慈善晚宴。由於此前兩人曾在美國成功說服40名富豪捐出一半財產用於慈善事業,所以這次兩人的中國之行也被外界貼上了“勸捐”的標簽。

收到邀請的中國富豪,有一半選擇了婉拒,也有人高調地宣傳要用“裸捐”來響應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的號召。一時之間,關於“裸捐”的話題再次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

在這次關注度極高的慈善晚宴上,曹德旺應邀出席,他沒有選擇逃避,也沒有高調地宣稱要“裸捐”。他認為企業家把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擴大再生產,不僅有利於國家稅收,也有利於解決社會的就業問題,這就是最大的慈善,“不要動不動就裸捐”。

不盲從、不過激,這就是曹德旺的人生觀、慈善觀。

人人都知道曹德旺是一位佛教徒,他對《金剛經》諳熟之極,對佛教故事也可以順手拈來。他在宗教方麵的捐款已經超過數億元,其中修建九華山萬佛塔和普陀山萬佛塔就花去了7000多萬元。但是,這樣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卻很少燒香許願。

“有的大老板花幾萬塊錢買第一炷香燒,其實這是很土的。

你為什麼去祈福燒香?因為你嫌自己不夠富。你為什麼嫌自己不夠富?因為你有貪念。燒香燒不出佛理,燒不出平常心。”

“有時候我進寺院,出於對佛祖的敬重,也會燒香。但是我從來不求什麼,我知道求也白求,根本不靈,一切都在你自己心中。”

有自己的信仰,卻不囿於信仰,拋卻了打坐念經、燒香拜佛等表麵的儀式,而將佛教的精義內化於心,曹德旺這個佛教徒當得也有點與眾不同。

諸如此類的矛盾在曹德旺的生活和工作中隨處可見,這些表麵上看起來矛盾的地方,經曹德旺一解釋,便能讓人豁然開朗。

無論世界怎麼變、人心怎麼變,他都有自己一貫的主張和策略,時而嚴厲、時而溫和,時而不苟言笑、時而虔敬莊嚴。人們都說,菩薩有萬千化身,而無論身形、樣貌如何改變,菩薩救難的大慈大悲之心不改。對於曹德旺而言,無論他以何種身份出現,無論他是“首善”,還是“鐵公雞”,是創業者,還是大富豪,不變的都是他那顆至誠之心、至善之心。

據統計,從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已經累計捐款超過50億元,捐獻總額達到個人財富的近70%。可是每當有人把“首善”的光環戴在他頭上時,他總會說:“真正的首善應該是袁隆平,沒有他,地球上有多少人要餓死。”

這就是曹德旺,一名愛國者、一位企業家、一個佛商式的慈善人物。責任、使命、擔當、良知、博愛、慈悲、嚴苛、誹謗、榮耀……

一切的一切都在他自己的心中,“不在乎別人怎麼講,關鍵在於我怎麼做”。

隻是,作為看客的我們,自己的心中又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