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原一平”中,有許多是互相對立的,自小我們就知道,自己的腦子裏住著一好一壞兩個孩子,他們總是在爭鬥不休。而此時,原一平的腦子裏壞孩子和好孩子已經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各自結成了強大的陣營,在互相對峙。無論誰取得勝利,他都會感覺到精疲力竭,仿佛剛剛從鬼門關上走了一遭。
對於原一平來說,坐禪修行也是一項艱巨而浩大的工程,它的難度不亞於勸服一個對保險深惡痛絕的人去投保。有時,這個原一平與那個原一平無法調和,他的內心便陷入了掙紮之中,進退維穀。
有許多次,原一平無法忍受這種內心的折磨,一個人從寺廟中跑出去,獨自踟躕在繁華的東京街頭,茫然無依。原一平把自己比作是一個從繭中掙紮而出的蠶,這是一個再形象不過的比喻。他現在所經曆的苦痛,也正是蠶由繭化蝶最為關鍵的時刻。如果他能挺過來,便能從此擁有花朵和天空;如果他沒有堅持住,那麼他將一輩子困在這個“繭”中,再也無法破繭而出。
盡管批評會和坐禪讓他感到了羞恥與痛苦,可是原一平也真正地發生了蛻變。他保有自己的赤子之心,可是卻已經不再是那個隻憑滿腔熱情去闖天下的年輕人,歲月和禪都讓他有了更加深厚的沉澱。正如吉田和尚初見他時所說的那樣,他已經有了一種“吸引對方的魅力”,並且這種魅力是他在克服自己身材矮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原一平曾說:“一個人年過40,還沒有修煉成一副吸引人的容貌,自己當然要負責任;精於一藝或完成某種大業的人,其自然流露的氣質與風範,當然會有魅力。”原一平的魅力,就源自於他的專注與敬業。
從1931年開始,在接下來的6年時間裏,原一平始終在堅持推銷保險的同時,舉辦原一平批評會,並利用周日坐禪修行。
中國人常說:“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原一平的堅持終於有了回報。到1937年時,他的業績已經遙遙領先於其他同事,成了全公司之冠,並且躍居全國第二位。
之後,原一平又突發奇想,決定請人調查自己,以獲得別人對自己更加深入、全麵、客觀的評價。他以好朋友的名義,雇用征信所的人來調查自己,每一次調查的項目都由自己確定,而每一次調查的結果就成為他繼續改進自己缺點的“對賬單”。從1938年開始,征信所便接手了“原一平批評會”的工作,這樣的調查直到他去世時才終止。
斯賓塞說:“人生就像一塊石頭,你要把它刻成神仙或魔鬼,悉聽尊便。”每個人的人生之路都是由自己選擇的,一旦出生為人,就應該對自己負起責任,努力地提高自己。許多人都說,我生活得很累,因為我有為人子的責任、有為人父的責任還有養家糊口的責任。可是在原一平看來,這些責任都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首先要對得起自己,然後才能對得起親人、朋友,甚至是這個世界上那些相識、不相識的人。“如何使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更進步、更充實,這是自己對人生所負責任中最緊要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清晰地認識自己,這樣才能不斷地改進,以產生無比的自信和吸引人的魅力,才能動員所有有形和無形的力量,助你成功。
原一平有許多恩師,像吉田和尚、他的上司阿部章藏等,他們從沒有教過原一平有關推銷保險的技巧,但是他們教會了原一平如何認識自己、改造自己、喜歡自己、抑製自己。推銷的真諦不在於如何推銷產品,而是“最後有效地把自己推銷出去”。
社恩、客恩與佛恩
1938年,原一平的業績已經是全國第一。可是他依舊每天狂熱地工作,“如何使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更進步?”這樣強烈而執著的信念就像是一團熊熊的烈火,在他的心中不停地燃燒,讓他一刻也不能停下向上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