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就讀的學校——蒙塔·洛馬小學在他家四條街之外,是由20世紀50年代的一群低矮建築組成的。在那裏,喬布斯靠惡作劇來打發自己的童年時光。喬布斯有個叫裏克·費倫蒂諾的好朋友,他們常常在一起調皮搗蛋。有時他們會製作小海報,在上麵寫上“帶寵物上學日”,引起教室裏一片混亂;有時他們騙到了幾個孩子的自行車鎖密碼,然後跑去將這些鎖從車上拿下來換到其他車上,那些被換了鎖的孩子往往要挨到很晚才能回家。
喬布斯的種種行為令校方忍無可忍,在他上3年級之前,就被老師送回家3次。他的父親保羅從未因此而懲罰他,他平靜而有力地向校方闡明:“這不是他的錯。如果你提不起他的興趣,那是你的錯。”
就在喬布斯被校方當作一名“問題兒童”來對待的時候,他“生命中的聖人之一”——老師伊莫金·希爾出現了。希爾認真地研究了喬布斯幾個星期的表現,意識到喬布斯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學生,而對付他的關鍵就是“收買”他。一天放學後,希爾交給喬布斯一個寫滿了數學題的練習本,並承諾說如果他將這些習題解出來同時保證大多數正確的話,就會給他一隻超大的棒棒糖,外加五美元。喬布斯用了整整兩天的時間做完了手裏所有的練習題。
就這樣,幾個月下來,喬布斯便不再需要什麼獎勵了,他已經對希爾夫人充滿了敬意。
除了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之外,希爾夫人還為喬布斯弄到了一些小工具來滿足他的好奇心。在希爾夫人那裏,喬布斯學到了比在其他老師那裏多得多的知識。喬布斯曾經在一次采訪中鄭重其事地說:“希爾太太深深地影響了我的一生。”
在喬布斯4年級的時候,他順利地通過了希爾夫人的測試。
學校允許他連跳兩級,而他的父母卻明智地決定讓他隻跳一級。
於是,喬布斯這個有些不合群的孩子來到了一個新環境——克裏滕登中學。
在這個新環境裏,喬布斯常常受欺負,他多次向父母提出轉學的要求。最終,保羅夫婦答應了兒子的要求,舉家搬到三英裏以外的南洛斯阿爾托斯。
在那裏,保羅夫婦大部分周日都會帶喬布斯去教堂。一次,喬布斯手裏拿著一本上麵印有一對饑餓兒童的雜誌,向牧師質問道:“如果我想舉起我的手指頭,上帝在我舉之前就知道我要舉哪一根嗎?”
牧師回答說:“是的,上帝無所不知。”
這時,小喬布斯指著雜誌封麵上的那張照片問道:“那麼,上帝知道這些嗎?他知道這些孩子身上會發生什麼事情嗎?”
牧師回答:“史蒂夫,我知道你不明白,但是,是的,上帝知道這一切。”這件事之後沒多久,喬布斯便宣布不想再崇敬這樣一位上帝了。他再也沒有去過教堂,而是將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研究並實踐佛教禪宗的教義上。多年後,當他反思自己的信仰時,他說:“當基督教太過基於信仰,而忽略了以耶穌的方式生活或者從耶穌的角度去看世界,它的精髓就消失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喬布斯不再隱藏自己對權威的厭惡,他的性格也逐漸變得古怪、頑固、叛逆。在他15歲那年,他甚至開始吸食大麻及迷幻類的藥物。這些習慣的養成,可以說與他幼年時代被父母遺棄的經曆是分不開的。然而也正是這樣的一段童年經曆,加上開明的養父母和因材施教的希爾夫人,為喬布斯日後在商業世界中的奇智和遠見奠定了基礎。
東方文化的巡禮者
喬布斯學禪的入門讀物是日本禪師鈴木俊隆用英文寫的《禪者的初心》(Zen Mind,Beginner’s Mind)。追源溯流,鈴木俊隆算是禪宗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在日本的傳人。1959年,鈴木俊隆禪師抵達美國,憑著六祖“人雖有南北,佛性無南北”一句話,立誌教授全無佛學根基的美國人修習禪道,以弘揚佛法。
《禪者的初心》就是鈴木俊隆禪師為那些對佛學一竅不通的美國人寫的英文入門讀物。
在一個80%的人口都信仰基督教的國度,宣揚佛法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鈴木俊隆禪師自有一套通俗易懂的教學法。有一次,一個美國學生問鈴木俊隆禪師,為什麼日本人的茶杯做得這麼纖細精致,很容易被大大咧咧的美國人不小心打碎。鈴木俊隆禪師回答說:“不是它們做得太纖細,而是你不知道如何去掌握它。你必須依照情境來調整自己,而不是要環境來配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