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終身學習(3 / 3)

最好的學校——社會

毫無疑問,學校是一個接受學習和教育非常好的場所,如果你還是處於學生時代,那將是一件非常幸福和令人羨慕的事情。你應該趁著年輕的好時光積極勤勉地學習,為將來開創美好的未來做好充分的準備。

對於我們整個人生來說,學校教育隻是教育的開端,目的是在於訓練人們的一種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社會的閱曆比起書本上的知識來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古語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當然,我們這裏並不是要提倡大家不要讀“萬卷書”而光是去“行萬裏路”,隻是就獲取適應社會的能力和技巧來說,社會無疑是一所更重要的學校。

人們在學校中用了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從書本中學習知識,但到了社會上,他們並不一定都能取得成功,因為學校裏所學的東西相對簡單,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相當多的知識和技能,在課本上都是未曾涉及的,而教室教授的東西也相對有限。

世界在變化、知識在更新,信息產業、多媒體、因特網、移動電話、光盤、知識經濟、信息高速公路、數字化生存、宇航技術、材料科學、生物工程、克隆技術、機器人等等,這些新詞語機器附帶的新概念、新觀念乃至新的世界觀,越來越頻繁地占據人們的視野,衝擊人們的頭腦。每一天,人們都感受著它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從陌生到耳熟能詳……信息革命的時代已經初具規模,知識經濟的時代已經到來,外麵的世界越來越精彩。

當你發現書本上的知識已遠遠不能滿足自己生活的需要的時候,你就必須善於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地邊摸索邊學習,如此,你才不會被時代的大潮無情地衝走。

絕對不能自滿於書本上的知識,也不要以為天下的智慧都收錄在書中。退一步說,縱然到今天為止所有的知識你都已經掌握,明天,世界依然會出現更多新的問題,況且,學無止境,你又有什麼可以自滿的呢?

一個電視台曾經對若幹畢業於名牌大學的本科生的應聘進行跟蹤報道,發現在其應聘過程中,出現了許多讓人啼笑皆非的場麵。從應聘公司處了解到的信息來看,這些學生總體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稚嫩,總帶有一種涉世未深的味道,且動手能力普遍較差。相反,有很多從高中或是中專畢業出來的同齡人,他們的技能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要更強。

譬如,有兩個高中同學,一個畢業後順利考入大學繼續深造,另一個則由於沒有考上大學或別的原因而沒能進入大學學習,隻好出來打工。三年或四年後,這個大學生畢業之後出來找工作,此時的他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學生,而他的同學卻已經成為某公司的一名骨幹精英。

或許有人不禁會問:“既然如此,我們還要上大學幹嗎?不如讀個高中或技校之後直接找工作算了。”

現象背後,問題的關鍵到底在哪裏呢?

根據調查發現,有些學生一旦考入大學就覺得萬事大吉,高枕無憂,放鬆了對學習的要求,無所事事,而等到畢業之後又覺得自己是一名大學生,對於從基層做起的工作不屑一顧,看不上眼。

而學曆相對較低的人在踏上工作崗位之後,因覺得自己文化水平低,心有壓力,所以立誌笨鳥先飛,於是便會很努力地投入工作,主動發現問題並向公司的前輩們請教,甚至在業餘時間還不忘學習,如此這般他便能迅速地成長起來,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非常出色的業績。

社會就是這樣一所學校,在這所學校中學到的東西不是書本所能完全涵蓋的,它都是一些很實用的知識和經驗,具有很強的實戰性。但是在社會這所學校中,人們必須要以“自主學習”為主。這裏的“課本”不是現成的書籍,也沒有具體的老師,因為這是一門“公共課”。隻要你本著積極的心態,通過各種途徑留心身邊人的一言一行,關注身邊事的發生發展,你便能夠學到最實用、最深刻的人生哲學。

Tip:收藏+分享青少年成就卓越人生的10大要素,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