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飼料
動物機體為維持生命和生產活動,均需一定的能量。飼料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中都蘊藏著能量。飼料中的能量不是一種營養素,而是能產生能量的營養素在代謝過程中,被氧化時的一種特性。
能量飼料是指每公斤飼料幹物質中消化能10465千焦以上的飼料。消化能值在12558千焦以上的為高能飼料,在12558千焦以下的為低能飼料。
能量飼料包括有:植物性能量飼料和油脂類能量飼料。
一、植物性能量飼料
(一) 穀實類飼料
穀實類飼料的突出特點是澱粉含量高,粗纖維含量少,故可利用能值高。穀子實類飼料是為畜禽提供能量的主要來源,占全價配合飼料和精料混合料的配比最高。
1、玉米 玉米是高能飼料,是我國主要的能量飼料,號稱“飼料之王”,玉米的雞用代謝能達14.06兆焦/公斤。玉米含可利用能量高,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玉米含無氮液浸出物高達72%,其中主要是容易消化的澱粉,而粗纖維僅為2%;二是粗脂肪含量高,一般為3.5%-4.5%,是小麥或大麥的2倍。玉米含亞油酸較高,它是必需脂肪酸,動物缺乏亞油酸可導致生長不良,皮膚病變,繁殖力下降。如果玉米在配合飼料中達50%以上,就可滿足動物對亞油酸的需要。玉米的缺點是蛋白質含量低,氨基酸組成不平衡。玉米含蛋白質8.5%左右,比小麥、大麥等穀物低,賴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含量不足,以玉米為主的配合飼料,必須搭配餅粕和動物性蛋白料,有時還要添加賴氨酸和蛋氨酸,由於玉米色氨酸含量低,為使色氨酸得到很好利用,還應添加煙酸的用量。此外,由於玉米含VB2和泛酸少,也應補充。
一般地區的玉米水分指標定為14%。玉米易感染黃曲黴毒素,購進時要注意監測。
2、大麥 大麥有帶殼和不帶殼兩種,通常的大麥是指帶殼的,其代謝能約為11.30兆焦/公斤,不帶殼的大麥代謝能約為11.72兆焦/公斤。大麥適口性好,含粗纖維5%左右,可促進動物胃腸蠕動,維持正常消化機能,豬、禽、草食動物都很愛吃。大麥蛋白質含量較為高,約為71%左右,賴氨還可能、色氨酸和異亮氨酸含量均比玉米高。大麥的亞油酸和維生素含量均偏低。
我國所產大麥多充作啤酒釀造原料,因而用作飼料的數量較少。如果價格合算,在配製飼料時應選擇大麥取代部分玉米。
3、小麥 小麥是我國人民的主食,過去很少作飼料,但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小麥價格低於玉米,因此小麥用作飼料已越來越多。
小麥的代謝能水平約為12.97兆焦/公斤,粗脂肪含量少,僅為1.8%。但小麥的粗蛋白質含量較高,但賴氨酸和蘇氨酸明顯不足。小麥種皮鈣、鎂含量高,磷多層植酸磷,利用率低。
4、稻穀和糙米 稻穀是我國最重要的穀物,約占我國糧食產量的二分之一。稻穀用於加工成大米作為人類的食糧而我國南方一些玉米供應不足的地區常用稻穀、糙米、碎米和陳大米作飼料。
稻穀的代謝能值低,僅10.5-10.9兆焦/公斤。稻穀和糙米的唯一區別是稻殼之有無,稻殼是穀物外皮中營養最低者,或分主要是木質素和矽酸,稻殼約占稻穀的20%-25%。由於稻殼難以消化,故不宜用稻穀作飼料。稻穀脫殼為糙米,糙米的代謝能約為14淨兆焦/公斤,與玉米相當。糙米的蛋白質含量和氨基酸組成與玉米等穀物相當,糙米含脂肪約2%,糙米中礦物質含量少,所含磷約70%為植酸磷,利用率稍低。B族維生素含量較高,但β-胡蘿卜素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