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趕考”仍在繼續(1 / 1)

“趕考”仍在繼續

黨的建設

作者:慎海雄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河北省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再訪革命聖地西柏坡。習總書記指出,堅持“兩個務必”要從領導幹部做起,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他強調,“考試”仍在繼續,所有領導幹部和全體黨員要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努力交出優異的答卷。

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始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再度來到西柏坡,向全黨發出了堅持和弘揚“兩個務必”、在“趕考”中努力交出優異答卷的號召,有著重要的時代和曆史意義。

繼續“趕考”,要紮紮實實改作風。“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兩個務必”的核心,說到底是為誰掌權、怎樣用權的問題。早在2008年,習近平同誌就曾指出,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麵對新情況新考驗,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加強黨性修養,幹幹淨淨幹事,始終做到秉公用權、不以權謀私,依法用權、不假公濟私,廉潔用權、不貪汙腐敗,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實踐反複證明,領導幹部秉公用權、依法用權、廉潔用權,則群眾喜、個人榮、事業興;反之,如果以權謀私、假公濟私、貪汙腐敗,則百姓怨、聲名敗、事業損。因此,作風問題絕非小節。

“德莫高於愛民,行莫賤於害民。” 對人民賦予權力保持敬畏之心,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通過“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以整風精神抓作風,切實解決作風上存在的突出問題。同時,我們要通過這次活動,著力形成實踐成果、製度成果、理論成果,確保改進作風、聯係群眾的常態化、長效化,確保通過製度建設形成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的體製機製,使我們的黨和廣大黨員在任何“考試”麵前,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繼續“趕考”,要深入推進改革開放,下大力氣進行戰略轉型。當前,我們所處的國內外環境依然複雜嚴峻,世界經濟危機的陰霾尚未消退,我國經濟長期高速發展隱含的結構性矛盾日益顯現,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的任務異常艱巨。我們要以敢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的勇氣,既勇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大膽探索、勇於開拓,聚合起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正能量。

事實上,一些地方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和低成本擴張,不計生態環境和社會和諧代價換取GDP的高增長,表麵看是思路與理念問題,深層看還是作風問題,同樣是違背“兩個務必”的。“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如不徹底扭轉急功近利、“瞻前不顧後”的短視行為,不下決心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車拋錨船擱淺的風險就會加大。

繼續“趕考”,要不折不扣地做好“民生大文章”。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黨的奮鬥目標。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對人民的冷漠就是對黨的宗旨的背叛,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和托詞對人民的期盼裝聾作啞、對人民的疾苦不聞不問。全黨同誌要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掃除,大力破除與人民群眾之間各種無形的“隔離帶”。

“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做好“民生大文章”是具體的,體現在各地各部門的決策措施、規章製度裏。比如,為什麼有的同誌成天將以人為本掛在嘴上,眼皮底下卻出現了違法強遷甚至導致百姓以命相搏的問題?從根子上看,還是“四風”在作怪。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要對照檢查,認真清理,找準靶子,有的放矢。

習總書記深情地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今天,在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征程上,全黨同誌要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牢記“兩個務必”,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 (責任編輯:劉文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