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葆: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幾點認識
高層聲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係、製度構成的,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科學社會主義。要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報告和習近平同誌一係列重要講話,認真學習黨史、國史,不斷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認識,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更好地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複興中國夢而奮鬥。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我們黨長期探索的偉大理論創造
黨的十八大以後,習近平同誌發表一係列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特別是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透過500年大跨度和6個時間段,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講清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怎麼來、怎麼往前走的,講話本身就是一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縱觀500年曆史,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同實踐發展曆程一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經過艱辛探索創立的,既有堅實的實踐基礎,又有深厚的理論淵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改革開放30多年成功實踐的理論結晶。改革開放是一次偉大覺醒,實現了曆史性的偉大轉折,孕育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這30多年,是接力探索、不斷開拓前進的30多年。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黨和人民,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是這個理論體係的開山之作。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黨和人民,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這個理論體係承上啟下的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黨和人民,成功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是這個理論體係的重要創新成果。回想這30多年,我們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上與時俱進,實現了新的曆史性飛躍,推動著實踐創新發展,創造了世人驚歎的中國奇跡。麵對一係列嚴峻挑戰和重大困難,我們都成功應對、化危為機、開創新局,根本就在於有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導的社會主義製度優勢。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來之不易、彌足珍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也凝結著改革開放前30年我們黨實踐探索的心血和成果。新中國60多年,大致包括前後兩個30年,本質上都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前30年曆經坎坷,出現過這樣那樣的失誤,甚至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嚴重錯誤,但頑強、艱辛探索的成果極其寶貴。我們取得了各方麵建設的巨大成就,形成了建設社會主義的一些十分重要的認識,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製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麵的經驗。正是有前30年打下的厚實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座大廈才有了穩固的根基;正是因為前30年提供了重要理論準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才能破繭而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也凝結著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的不懈努力和奮鬥曆程。一部中國近代史,是尋找民族複興出路的曆史,也是探求救亡圖存真理的曆史。在經曆各種嚐試、失敗之後,中國人民找到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武器,並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啟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民族解放和振興的征程。這個結合實現了兩次曆史性飛躍,第一次飛躍,我們黨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這也為我們實現第二次飛躍,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奠定了基本前提和基礎。如果沒有近代以來的持續探索和積累,就不可能有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