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頒獎典禮(2 / 2)

而酒店大堂早已經圍滿了記者,作為今年呼聲最高的醫學獎得主紀容,自然成了記者追逐的焦點。

“紀教授,在您提出再生術之後,短短兩年的時間,您又現了冬眠誘物,是什麼促使您在這麼短的時間,獲得如此巨大的現和成就?”

也許是出於對自己的尊重,也許在自己對這個世界不了解的背後,中文已經成了全球通用語言,紀容聽到國外記者用流利的中文提問,讓他想裝作聽不懂躲避過去都不行。

這樣的提問讓他內心有一瞬的波動,他沉吟了半響,才短促的回答:“因為信念。”

記者短暫的愣了一下,還想追問,卻被其他記者搶問:“紀教授,鑒於您在生物醫學界的權威,對於醫學的展您有什麼建議和看法?”

“我更看重人體本身的潛能,人體在進化過程中,擁有強大的自愈能力。這為科研和醫療引導了方向,不是自外而內的壓製和修改,而是自內而外的激和進化。”

聽到這裏,在場的人不由想到紀容的研究成果,當人們還在沾沾自喜可以體外培育任何器官組織用於替換時,他提出了體內再生術;當人們還在研究各種長壽藥物時,他提出了冬眠誘物。

無一不是從人體本身出。

隻聽他繼續道:“早在1世界,就有人提出了類似的概念。當人們接觸到洋蔥類的刺激性物質,會使人流淚、流涕,而恰恰又是這種刺激性物質,可以治愈人們流淚、流涕的症狀,比如感冒。他們稱這種療法為順勢療法。但當時僅限於狹隘的製造稀釋製劑。

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分子醫學和基因治療的時代,當年昂貴複雜的遺傳醫學已經變的廉價簡單,在這種大環境下,對人體本身的關注以及更為精準的醫療顯得尤為重要。

我想,不管曆經多少年的研究,我們永遠不可能真正了解人體有多強大。”

“紀教授,對於人們世代關注的長壽以及永生這個研究課題,您對同行研究者有什麼建議嗎?”

“這是一個範圍很廣的課題,可以衍生出很多種研究方向,比如幹細胞,比如dna。”

而同樣在一旁應付記者的溫院長,不經意聽到這邊的話題,連忙過來打斷:“不好意思,紀教授還要參加晚宴,還需要采訪的話可以另約時間。”著,溫院長已經在前麵開路,帶著紀容上了電梯。

電梯緩緩而上。

溫院長忍不住聲對紀容:“紀教授,剛才這個問題怎麼可以向外,這可是科研機密,您這一句話夠別人想十年的,不定就給別人做了墊腳石。”

“沒關係,都是為社會做貢獻,誰研究出來不都一樣。”紀容毫不在意,更何況他也沒時間去研究這個課題,何不給別人提供一些理念和想法。

“紀教授,你平時與外麵接觸的少,現在社會上的人可都不簡單。”溫院長語重心長。暗暗想著,紀教授不通人情世故,是容易被騙,以後還得自己多注意,不能把這些科研機密泄露出去。

紀容也無心與他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