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的人們都有個習慣,洗完澡之後要往身上擦香油膏。阿基米德呆在浴室裏好半天還不出來,家裏人感到十分奇怪。他們站在門外喊了幾聲,可是一點回應也沒有。這是怎麼回事?會不會出了什麼意外?
家人趕緊推開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們發現阿基米德已經忘了自己是在洗澡,他把浴室當成了工作室,正坐在浴盆的邊緣,用手指頭蘸著香油膏在皮膚上畫幾何圖形。
和阿基米德一樣,著名的科學家居裏夫人也有著非凡的注意力。她小時候讀書很專心,完全不知道周圍發生的一切,即使別的孩子為了跟她開玩笑,故意發出各種使人不堪忍受的喧嘩,都不能把她的注意力從書本上移開。有一次,她的幾個姊妹惡作劇,用六把椅子在她身後造了一座不穩定的三角架。她始終在認真看書,一點也沒有發現頭頂上的危險。突然,“木塔”轟然倒塌,引起周圍的孩子們的哄笑。
至於科學家牛頓把懷表當雞蛋煮;黑格爾一次思考問題,在同一地方站了一天一夜;愛因斯坦看書入了迷,把一張價值一千五百美元的支票當書箋丟掉等軼事,都是這些偉大人物注意力高度集中,事業上成功的寶貴經驗。
化學家告訴我們,如果把一英畝草地所具有的全部能量聚集在蒸汽機的活塞杆上,那麼它所產生的動力足以推動世界上所有的磨粉機和蒸汽機。但是,因為這種能量是分散存在的,所以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它基本上毫無價值可言。這也說明,能量一旦聚焦於一點,將會產生多麼大的動力。
伊格諾蒂烏斯·勞拉有一句名言:“一次做好一件事情的人比同時涉獵多個領域的人要好得多。”在太多的領域內都付出努力,我們就難免會分散精力,阻礙進步,最終一無所成。聖·裏奧納多在一次給福韋爾·柏克斯頓爵士的信中談到他的學習方法,並解釋自己成功的秘密。他說:“開始學法律時,我決心吸收每一點有用的知識,並使之同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在一件事沒有充分了解清楚之前,我絕不會開始學習另一件事情。”
專注是成功的重要保證。一位記者問愛迪生:“成功的首要條件是什麼?”他回答道:“如果你有一種能夠讓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同一個問題上而且不知疲倦、鍥而不舍的能力,你離成功就不遠了。我們每個人擁有的學習、工作、生活的時間差不多,早上7點起床晚上11點睡覺。之所以我能夠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們會在這些時間裏做許多許多的事情,而我隻做一件,這就是區別。倘若他們將時間和精力放到同一個方向上,他們也能成功。”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旦專注某種事物,人們會將自己有限的資源投入這種事物,對於別的事物則不會產生興趣,從而節約了時間和精力。這種專注能夠讓你的思維處於連續的工作中,積極地思考必將取得好的結果。同時,專注會蓄積你全身的熱忱,你的思維、你的行動會變得積極而迅速。
每天自省五分鍾
自省即自我反省,孔子提出的一種自我道德修養的方法。他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自省”就是通過自我意識來省察自己言行的過程,其目的正如朱熹所說:“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孔子的學生曾子很能力行“自省”這一主張,他經常做到“吾日三省晉身”,即檢查自己“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戰國時荀子則把“自省”和學習結合起來,作為實現知行統一的一個環節。他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自省”是自我意識能動性的表現,是行之有效的德行修養的方法。
生活中,有許多人麵對問題時,總是說“我不是故意的”、“這不是我的錯”、“本來不會這樣的,都怪……”找借口、指責別人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習慣,反省自己卻比登天還難。人人都犯過錯誤,但很少有人能反省自己。
大多數人就是因為缺乏自省習慣,不曉得自己這些年以來的轉變,才會看不清楚自己的本質。而一個不曉得自身變化的人,就無法由過去的演變經驗來思考自己的未來,當然隻能過一天算一天。
一個人如果能隨時詰問自己過去的轉變,就可以找出以往看待事物的觀點是對還是錯。若是正確,往後當然可以繼續以此眼光去麵對這個世界;萬一是錯的,也可以加以修正。如此,就可以幫助你以正確的觀點去看待周圍的事物。
著名作家梁曉聲曾在隨想錄裏回憶說,少年時代的他曾是一個愛撒謊的孩子,總是企圖用謊話推掉自己對於某件事的責任。可是,這種撒謊的行為常常使他產生濃重的內疚感,他意識到自己在做不好的事,但還是忍不住去做,這使他處於非常矛盾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