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別人的力量為自己辦事的最好方法就是感情投資、真誠合作、利益共享。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這條國際政治遊戲的準則同樣適合於我們的人際關係準則。有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不是說了嗎: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合作就不要總是怕吃虧,總是想著占便宜。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先有投資後有收獲!
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
現實社會告訴我們:在這個講究雙贏或多贏的時代裏,大家也逐漸認識到,一個孤軍奮戰的人是難以成就大業的,就算他是英雄也難顯英雄本色,隻有通過強大的人脈平台,才能造就傳世的偉業,才能成就一生的成功。一個人要想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必須懂得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過好社會這一關。
過好社會這一關,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必須學會與人打交道。因為社會是由人組成的,與社會打交道實際上就是與人打交道。換句話說,就是要搞好人際關係。
人是複雜的高級動物,有思想、有意識、有感情、有好惡。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是最不好打交道的。但是,不好打交道不是不能打交道,隻要我們用心研究,還是有章可循的。不然的話,社會上為什麼有那麼多成功者呢?
其實與人打交道也不是那麼很難。著名教育家俞敏洪曾說過:“打個比方,一個宿舍中有六個人,你是其中一個,與其他五個人之間的關係都不太好,那麼問題的原因一定不在其他五個人身上,一定在你身上。你一定有很要命的缺點,但是你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就說明你不會與人打交道。反過來一個宿舍六個人,其餘五個人和你的關係都非常融洽,而且他們都非常願意采納你的意見,這就說明你和其他人的關係非常好,你會和人打交道,你懂得如何去利用別人的資源,你懂得去理解別人、團結別人,說明你將來是一個有雄才大略、能做一番事業的人。如果一個宿舍分為兩派,你參與其中的一派,兩派人天天勾心鬥角,互相說對方的壞話,這就說明你是一個胸無大誌、鼠目寸光的無聊之徒。”
現代都市文明在給人們帶來種種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狂躁、壓抑。人們渴望回歸自然,渴望一種像清風拂林的生活氛圍,是自己擺脫喧囂、浮躁,像清溪自由歡暢地流淌在碧碧春草間,這就需要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
早在先秦時期,孟子就提出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傳世警句。這說明和諧的人際關係比什麼都重要,它提醒人們必須相親相愛,團結互助,和睦相處,和諧發展才能做到“家和萬事興”、“國安享太平”。孟子提到的“人和”實質上也是想營建一種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
但是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不都十分美妙。比如嫌老棄孤、嫌殘棄病,比如利用、冷漠、嫉妒、勾心鬥角、敵視,比如是是非非、流長言短,比如巴權媚勢、欺窮淩弱,比如唯利是圖、坑蒙拐騙乃至歹毒、殘暴等等。而這些,在各個地方各個生活群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個別地方個別群落中還表現得十分突出。這些跡象,無疑向我們敲響了警鍾:營建和諧的人際關係勢在必行。
人際網絡背後的意義,其實比我們所能想得到的還要深遠。正如魏斯能在采訪了280位企業總裁後寫《不上,則下》一書時說:“那企業的總裁們,非常致力於發展‘雙贏’互需關係的基礎。他們每個人都有如何步步高升到金字塔頂端的精彩故事,而大多數人把他們的成功歸功於身旁人的提拔。”
美國作家柯達同樣認為:“人際網絡非一日所成,它是數十年來累積的成果。你如果到了40歲還沒有建立起應有的人際關係,麻煩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