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我們的蘋果PC
封麵話題
從G4/G5到Mac Pro
蘋果的硬件設計一直被電腦用戶津津樂道,不過Mac係統與PC係統有一定區別,要想使用Mac的機箱承載PC係統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之前由於Mac G4/G5的設計十分經典,就有不少DIY用戶通過機箱改造實現了互通。G4/G5雖然接口與PC不同,但畢竟還是傳統機箱造型,實現起來並非很難。但目前Mac係列的王者是被稱為垃圾桶的Mac Pro,其獨特的結構以及小巧的造型十分精妙,機身內部結構緊湊且外觀不失藝術性,不僅被PC機箱廠商進行模仿製造,很多愛好者也都紛紛嚐試。但難度很大,成功的案例並不多。
達人仿製Mac Pro
以往在機箱DIY領域比較突出的都是國外的發燒MOD玩家,不過這一次模仿製造出Mac Pro機箱的卻是來自國內的玩家。Mac Pro硬件設計當中最精妙的就是其垂直一體式的風冷散熱係統,這位ID為yesen的MOD玩家之前也曾經嚐試過使用風冷來進行Mac Pro的仿製。不過畢竟玩家個人之力難以匹敵蘋果公司的硬件設計,仿製之後其尺寸控製和散熱效果都不甚理想。
既然風冷行不通,那麼水冷散熱係統如何?通過之前的經驗教訓,在空間和散熱效果之間充分權衡之後這台比較成功的Mac Pro仿製品就誕生了。打造出來的仿Mac Pro主機的外殼直徑180mm,僅比Mini-ITX主板的170mm多了10mm而已。而高度是280mm,大概和iPad平板電腦相仿。對比Mac Pro的167mm×251mm身材並沒有大上許多,其集成度是相當出色的。
出色的垂直散熱方案
整體散熱的思路值得借鑒,它充分利用機箱本身的散熱能力。主機外殼采用易於加工的亞克力材料,10mm厚的機架采用3根不鏽鋼金屬支架來支撐,整體結構的強度是有保障的。但激光切割的亞克力材料本身毫無散熱能力,素以上蓋和底座必須使用金屬材料,其中頂部金屬鰭片下是個大尺寸出風風扇,而底座集成加工了散熱鰭片、循環水路和Alphacool DC-LT水泵,整個金屬底座就是一個冷排。顯而易見,機箱的散熱方向就定格為垂直散熱,這也與Mac Pro本身思路統一。
內外結合的電源供電
電源采用了內外結合式的電源供電方案,這種組合電源供電方案之前我們曾經在華碩玩家國度係列整機上見到過,能夠在滿足供電性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減少設備尺寸。200W LED開關電源配合150W DC-ATX直插式電源的組合方案。尺寸208mm×59mm×31mm的LED電源作為第一級AC-DC,再連接到DC-ATX直插式小電源。結合前麵的機箱和水冷設備,成本在1300元左右,不算十分誇張,但需要出色的動手能力。
安裝與水冷細節
安裝好背板和主板之後,就要著手測量水管長度並且安裝。顯卡肯定無法直接插在主板的PCI-E插槽上,需要使用軟材質的PCIE連接線用於連接與主板水平放置的顯卡,這類線材現在在淘寶等電商處很容易買到。值得一提的是,顯卡的輸出信號接口和供電接口需要進行小幅改裝才能在狹小的機箱空間內放置,同時注意顯卡的輸出接口要與機箱開口吻合並且利於固定。
機箱硬件組裝部分完成後就要自己動手加注水冷液了。首先倒置機箱並開機讓水泵轉動,然後分批多次加注水冷液逐漸將水冷係統內的氣泡充分排出。由於此時管道的水冷液並不充足,為了防止CPU過熱,建議短時間多次加注而不是一次加好。水冷液加注完成後如何密閉是一個大問題,仿製Mac Pro的作者使用了金屬螺絲堵住注水口,沒有條件的用戶可以嚐試通過淘寶上的水冷商家訂製打造水冷係統實現。
編輯點評:
能夠在不大幅超過原廠Mac Pro的尺寸下安裝ITX平台,基本這個仿製就成功了一大半。不過是否稱得上完全成功還得看運行起來的電腦散熱能力如何。安裝水冷係統的電腦最大的噪音並非風扇而是水泵,為了緩解底座上水泵的噪音,機箱底部必須安裝減震條。在50%轉速下水冷大概2000rpm,風扇由於尺寸較大一定要維持在1200rpm以下。最終這套係統待機CPU和顯卡20℃左右,CPU和顯卡同時滿載後溫度都在60℃左右,算是相當出色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