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後,全國許多省、區開展了石英砂、石英砂岩和石英岩的普查勘探,查明玻璃矽質原料礦產資源相當豐富,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內蒙古、遼寧、河北、河南、廣西、山東、四川等省、自治區。其中,福建、廣東、廣西三省、自治區的沿海地區,蘊藏豐富,質量較好,是中國最重要的玻璃矽質原料產區。最大的福建東山石英砂礦是一九八一年八月由閩東南地質大隊普查勘探的,於一九八三年六月提交評價報告,探明儲量1.46億噸,是一個特大型優質石英砂礦。
十一、新型建築材料礦產資源勘查
矽藻土、蛭石、珍珠岩等礦產具有輕質、高強、保溫、絕熱、隔音等良好特性,除廣泛用作新型建築材料外,也應用於化工、冶金、石油等工業部門,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礦產資源。
中國在五十年代就開展了矽藻土礦的普查勘探。一九五八年,遼東地質局對吉林樺甸地區的矽藻土礦進行了地質調查,估算了一定的儲量。從六十年代起,吉林省地質局的有關地質隊分別在長白縣馬鞍山、敦化縣高鬆樹和永吉縣三官地等地區找到了不少矽藻土礦新產地。在此期間,山東、四川、浙江、廣東、黑龍江、雲南等省地質局和建材部門的地質隊,也先後開展了對矽藻土礦的普查。其中,遠景最好的是吉林長白地區、雲南尋甸地區;質量最好的是山東臨朐地區。經多年工作查明,中國矽藻土資源豐富,可以滿足國內需要,並可出口。
中國蛭石礦點分布較廣,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陝西、甘肅、新疆等省、自治區均有發現,但地質工作程度較低,探明儲量較少。內蒙古地質局一○六隊於一九七四年十二月結束勘探的固陽縣文圪氣蛭石礦,規模較大,在國內已探明的各蛭石礦中名列前茅。新疆地質局第三地質隊一九七六年發現和普查評價的尉犁縣且幹布拉克蛭石礦,至一九八四年探明儲量超過800萬噸,是中國迄今探明最大的蛭石礦。
中國珍珠岩礦地質工作起步較晚,但進展較快。七十年代初,遼寧省地質部門和建材部門的地質隊伍分別對建平縣雙廟、彰武縣葦子溝和法庫縣孤樹子地區的珍珠岩礦進行了普查勘探,提供了第一批可供開發利用的珍珠岩產地。其中雙廟珍珠岩礦,規模較大,質量甚佳,已探明儲量1345萬噸。隨後,浙江、吉林、山東、河南、山西、內蒙古、黑龍江等省、自治區地質部門和建材部門的地質隊伍,進一步開展了對珍珠岩的普查勘探,找到了一批具有經濟價值的珍珠岩礦區。其中,一九八四年九月由河南省地質局第三地質隊探明的信陽上天梯珍珠岩礦,為特大型優質礦,探明儲量4000多萬噸。
十二、大理石和花崗石資源勘查
中國開采和使用大理石的曆史悠久,隨著國民經濟建設和外貿出口事業的發展,中國大理石和花崗石的勘查和開發利用也進一步開展起來。
一九七八年以前,作過大理石、花崗石地質工作的主要在北京、廣東、吉林、浙江、安徽、山東等省、市。一九七八年以後,先後有15個省、自治區開展了大理石、花崗石的普查勘探,不僅擴大了許多已知大理石礦區的資源遠景,而且發現了一大批優質大理石、花崗石的新產地。大理石著名的品種有:北京房山縣的“漢白玉”,河北曲陽縣的“曲陽玉”,山東掖縣的“雪花白”,遼寧丹東市的“丹東綠”,四川寶興縣的“白玉”,江蘇宜興的“咖啡”、“白奶油”,浙江的“杭灰”,湖南的“雙峰黑”,廣西的“桂林墨”,貴州的“晶墨玉”以及雲南的“雲石”等等。已找到的花崗石著名品種有:四川的“中國紅”、“米易綠”,山西的“貴妃紅”,山東的“濟南青”、“萊蕪黑”,湖南的“水芙蓉”以及吉林磐石的黑色花崗石等。大理石和花崗石的地質勘查主要是由地質部門和建材部門的地質隊進行的。中國多種花色的大理石、花崗石,不僅供應國內市場,而且大量出口。
中國地域遼闊,在漫長的地質曆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多種多樣的地質環境,有利於各種非金屬礦產的形成。例如晚震旦世和早寒武世的沉積磷塊岩礦床,在揚子地台西部分布廣,遠景大,具有豐富的潛在儲量。西部現代鹽湖星羅棋布,蘊藏有豐富的各種鹽類礦產資源。東部火山岩地區的螢石、明礬石、葉蠟石、沸石、膨潤土、珍珠岩、矽藻土等礦床,資源潛力大。古老變質岩係中的石墨、滑石、菱鎂礦,點多麵廣,遠景良好。重晶石、高嶺土、石灰岩、石英砂、耐火粘土等礦產,分布廣、產地多。矽灰石、海泡石粘土、凹凸棒石粘土、藍晶石類礦產,盡管開展工作較晚,但現已發現的礦區和有遠景的礦點很多,成礦地質條件有利。金剛石礦的找礦前景也不錯,三個古老地台(華北、揚子和塔裏木地台),都已發現有金剛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