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屬礦產地質工作 建築材料等其他非金屬礦產資源勘查
石墨、滑石、石棉、雲母、石膏、高嶺土、膨潤土、鎂質粘土、珍珠岩、矽藻土、蛭石、矽灰石、石英砂、水泥石灰岩等非金屬礦產有其特有的物理、化學性能,廣泛應用於建材、輕工、冶金、機械、石油、環境保護、農業等許多領域。這些非金屬礦產,中國都比較豐富。
一、滑石礦資源勘查
從“一五”計劃開始,地質部和建材部門的地質隊伍緊密配合,先後在遼寧、山東、廣西、吉林、廣東、湖南、福建、四川、陝西、河北等省、區,開展對滑石資源的普查勘探,探明的儲量主要集中在遼寧、廣西、山東等省、區。
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的滑石礦,早已聞名於世,但資源不清。一九五三年起,遼寧省工業廳地質隊和遼寧省地質局第四地質隊,先後對海城範家堡子滑石礦進行普查勘探,經過十三年的工作,探明儲量近4000萬噸,占全國滑石儲量的40%,是少有的優質特大型滑石礦。與此同時,對膠東半島也開展了滑石礦的普查。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山東省地質局第三地質隊對棲霞山李博士夼地區的大型滑石礦進行了評價,這裏交通方便,所產滑石質量優異,將是中國重要的滑石產地之一。
一九五七年,廣西地質局四三六地質隊在龍勝地區發現了中國第三個優質滑石礦,經建材部門的四○三地質隊普查勘探,又相繼查明古坪、雞爪兩個優質特大型滑石礦。
二、石墨礦資源勘查
中國石墨資源豐富。五十年代以來,為尋找經濟價值高的石墨礦,地質部和建材部門的地質隊伍,協同作戰,先後在山東、內蒙古、黑龍江、吉林、湖南、江西、廣東、四川、雲南、湖北、陝西、河南等十多個省、自治區開展普查勘探,查明黑龍江、山東、內蒙古等省、自治區,蘊藏有豐富的鱗片石墨資源;湖南、吉林省有較多的土狀石墨資源。
一九八○年起,黑龍江地質局第一地質調查所,在牡丹江地質隊等單位工作的基礎上,對雞西柳毛石墨礦作了近四年的普查勘探工作,至一九八三年證實為一特大型礦床,從而使中國的石墨儲量躍居世界前列。
三、石棉礦資源勘查
中國石棉礦已探明的儲量居世界前列。青海、新疆交界處的芒崖和四川石棉縣的石棉,是最主要的兩大石棉產地,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查明的。
芒崖石棉礦區位於阿爾金山中段,海拔標高3000多米,氣候寒冷幹燥,氣溫變化劇烈。一九五八年青海省海西地質隊劉庭榕等首先作了普查,經過三年普查勘探,一九六四年提交礦區勘探報告,後又經建材部門地質隊和青海地質局一隊繼續工作,查明礦床規模巨大,含棉率高,探明儲量占全國石棉總儲量的40%,是中國最大的石棉礦基地。
四川省石棉縣的石棉礦位於涼山、大洪山一帶,海拔1200—2400米,屬高山峽穀地形,交通不便,工作條件艱苦。一九四一年孟昭彝等對該礦作過地質調查,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初,四川省地質局石棉地質隊進入涼山地區,登懸崖,攀絕壁,艱苦奮戰,於一九六二年提交勘探報告,探明儲量相當於全國石棉總儲量的三分之一。目前已在該區建立了兩個大型石棉礦山,是中國重要的石棉生產基地之一。
四、白雲母礦資源勘查
白雲母是電子工業的重要原料,優質大片白雲母礦的經濟價值尤高。一九五四年後,地質部先後在新疆、四川、內蒙古等省、區探明了3個大型優質大片白雲母礦區。
四川丹巴白雲母礦。一九四一年程裕淇等對該區的白雲母礦進行過地質調查。一九五四年,四川四○二地質隊在此進行了普查勘探,曆時十多年,在近900多平方公裏的範圍內普查評價了白雲母產地22處,為國家提供了一個大型優質白雲母礦基地。
內蒙古土貴烏拉白雲母礦是中國又一個重要的白雲母產地。該礦區是由華北地質局張家口土貴烏拉雲母隊用兩年的時間,於一九五六年探明的。礦床規模大,儲量集中,品位高,質量優異。建礦以後建材部門的地質隊又進一步進行了勘查,為解決當時國家急需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疆阿勒泰特大型白雲母礦。一九六二年,新疆第四地質隊開始在此進行白雲母的普查工作,經過二十二年的勘查,在長300公裏、寬約30公裏的範圍內發現了10萬餘條含白雲母偉晶岩岩脈,探明儲量占全國白雲母儲量的61%,是中國最大的白雲母礦基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白雲母產地之一。
五、高嶺土資源勘查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高嶺土的國家。早在公元十一世紀初,江西省景德鎮已是中國著名的陶瓷生地。但一九四九年前,隻有少數地質工作者對江西、江蘇、湖南等省的一些高嶺土礦點作過地質調查。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七年間,章人駿對江西景德鎮瓷器原料基地作了較係統的調查,並對該區高嶺土礦的地質特征和成因進行了研究。一九四九年後,地質、建材部門的地質隊,已在二十多個省、自治區找到了高嶺土礦,江蘇、湖南、福建、廣東、遼寧、江西等省探明的高嶺土儲量較多。特別是江蘇省地質局第四地質隊用七年的時間查明的蘇州陽山高嶺土礦,規模大、質量好,可作為製造特種工業陶瓷的原料,部分還可作造紙塗料,一九六六年該隊又在蘇州地區觀山找到一個規模更大的隱伏高嶺土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