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黑龍江金礦

黑龍江省一向以產砂金著稱,清代光緒年間的產金量,曾占到當時全國產金量的60%,日偽時期被掠奪開采。一九四九年後,省地質部門,省有色冶金勘探公司,省武警黃金部隊都進行過砂金的勘查工作,探明的砂金儲量,居全國首位。一九六五年黑龍江冶金第五勘探隊在團結溝片岩蝕變帶和石英脈中發現局部金礦化現象。一九六六年,冶金第十勘探隊在強烈矽化和褐鐵礦化的角礫岩帶采了3個檢塊樣,含金達25—45克/噸。據此進行係統采樣,並進行了近十年的普查勘探,終於在一九七五年探明了一個規模大、埋藏淺、易采易選的大型斑岩型金礦床,是一個產在中生代破火山口構造中的火山岩金礦。

四、河北金廠峪金礦

為特大型脈狀礦。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年冶金五一九隊對該礦進行詳查,認為可邊采邊探,一九六○年開始建礦開采。一九六三年河北地質局第五地質隊開始進一步評價和勘探,到一九六八年提交41噸多儲量,並繼續工作,探明為一特大型金礦,是華北地區黃金的重要生產礦山。

五、吉林夾皮溝金礦

該礦已開采一百六十多年。吉林省有色冶金地質勘探公司六○四隊經過二十多年的工作,找到了十多個大、中、小型金礦。以含金石英脈為主,工業礦體多為盲礦。

六、河北小營盤金礦

一九六五年,河北省地質局第三地質大隊普查時發現,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六九年進行普查評價,大致查明了礦區地質情況和遠景。一九七三年至一九八一年,該隊再次對礦區進行詳細勘探,證實為一大型石英脈型金礦床。

七、廣東河台金礦

該礦包括高村、雲西、尚台、後逕、太平頂等一係列礦區。一九八三年,廣東省地礦局七一一地質大隊根據當地群眾和肇慶地區礦冶公司提供的線索,首先在高村開始調查,經過三年工作,探明高村礦區為一大型金礦;同時在外圍的普查表明河台金礦為一北東向金礦帶,遠景很好。

八、浙江銀坑山金銀礦

一九六五年由浙江省地質局物探大隊發現,浙江省地質局第七地質隊作了普查後,金華地質大隊於一九七三年進行勘查,至一九八二年由麗水地質大隊完成勘探任務,證實為一品位富,規模大的大型金礦。

九、河南破山銀礦

河南破山及銀硐坡一帶,有許多古采礦老硐分布。一九七○年,河南省地質局區調隊,根據當地群眾提供的線索發現了破山銀礦。經初步普查評價工作,圈定了一個銀、鉛成礦帶。一九七四年至一九八四年,河南省地質局八隊進入礦區工作,最後探明為中國已知的唯一含金的大型銀礦床。

十、雲南金廠鎳金礦

雲南省金廠地區,明朝末年就開采過金礦。一九五九年雲南局墨江地質隊進行普查評價,探明了一個大型矽酸鎳礦床。以後冶金三一一隊在該區探明了一大型金礦,並共生有中型砷硫化鎳礦。

十一、雲南金寶山鉑礦

一九七○年,雲南省地質局第十一地質隊開展普查找礦時,發現了這個鉑礦床。經普查評價,初步確定了礦區遠景。一九七五年後,雲南省地質局十八地質隊對該礦區進一步評價勘探,證實為一大型鉑礦床。

三十多年來,經過廣大地質職工的艱苦奮鬥,查明中國是世界上金屬礦產種類比較齊全,探明儲量比較豐富的少數國家之一。在進行過勘探的56種金屬礦產中,鎢、錫、銻、釩、鈦、鋅、鋰、鎂、稀土的儲量均居世界的前列,鐵、錳、銅、鉬、鋁、汞、鉛、鎳、铌、鉭、錸、金等,亦趨於世界前列。在此資源條件的基礎上,先後新建和擴建了一大批為鋼鐵、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生產提供資源的礦山基地。

中國的金屬礦產資源一方麵種類齊全頗有優勢,但另一方麵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和不足。如共生礦、伴生礦較多,在采、選、冶這些礦石料時,需要比較複雜和特殊的技術;鐵、銅的富礦比較少而需要量卻很大;鉻、鉑等礦產探明的礦產儲量不敷應用等。因而中國的金屬礦石既有出口,有些品種又還需要進口。但可以相信,資源的潛力是很大的,現開發的礦藏多在淺部,並主要在東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深部的金屬礦產資源經過加強工作,將會有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