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礦產地質工作 貴金屬礦產資源勘查

貴金屬主要指金、銀和鉑族金屬,自然界中比較稀少,價格昂貴。貴金屬的生產,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五十年代初期,中國的金、銀礦地質工作主要伴隨金屬礦產地質工作進行;鉑礦則結合鉻礦地質工作進行。

一九五五年,國務院要求加強黃金資源的地質勘查工作,金礦地質工作由此起步。一九六四年,國家再次要求加快發展黃金生產,地質部門積極貫徹執行,於一九六五年在山東招遠召開了全國金礦地質工作會議,對加強金礦勘查作了部署。就在這一年,山東省地質局第六地質隊在掖縣三山島發現並評價了中國第一個破碎帶蝕變岩型特大金礦床,突破了長期以來隻在石英脈中找金的局限。“文化大革命”開始,金礦地質工作受到嚴重幹擾,直到一九七五年,國務院重申發展黃金生產的要求,周恩來委托王震主管黃金生產,金礦的地質勘查工作才又得到恢複和發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黃金工作被提到更重要的位置,探尋開發金礦的事業也更加蓬勃地展開,幾乎各省、自治區都找到了金礦產地,探明的儲量相當可觀。中國的金礦以原生的岩金和伴生金為主,岩金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南、陝西、吉林、河北、遼寧、四川、廣東、湖南等省;伴生金則主要產於有色金屬礦中,砂金分布於黑龍江、四川、甘肅、青海、廣西、湖南、內蒙古等省、自治區。砂金礦建礦周期短,投資省,收效快,更易於群眾開采。

白銀也是重要的急需礦產。進入八十年代,銀礦地質工作得到加強,地質礦產部於一九八二年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銀礦地質工作會議,努力推動這方麵的工作。已在江西冷水坑、河南桐柏破山、廣西金山、廣東龐西洞、湖北銀洞溝、吉林山門、四川呷村等地找到了一大批重要銀礦。

鉑族金屬礦產的勘查工作,多年來進展不大。一九七○年在雲南彌渡金寶山發現了一個大型鉑礦。在伴生礦方麵,除金川鎳礦中已發現含有伴生鉑族元素外,餘不多見。總的說來,探得的儲量不能適應國家的需要。

一、膠東金礦

指山東省膠東地區招遠、掖縣一帶的金礦。一九四九年前曾進行小規模土法開采。一九五二年郭文魁等到該區作過地質調查,發表了《山東招遠玲瓏金礦》。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五九年,山東地質局第一地質隊進行了初步普查評價。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五年,山東省地質局第六地質隊又去普查金礦,並對招遠靈山溝、九曲大開頭等地段類型單一、規模較小的石英脈型金礦或砂金進行了普查評價,探明了一定數量的金礦。一九六九年,第六地質隊在三山島經過三年的工作,終於在較大的主幹斷裂蝕變帶內,發現了特大型的蝕變岩型金礦,隨後又在黃縣弧形斷裂帶中找到同類型的兩個特大型金礦,焦家金礦和新城金礦,均在掖縣境內。

新城金礦是一九七四年地質六隊的崔春池、謝倫司、李宏驥等在焦家金礦外圍普查找礦時發現的。通過五年的調查研究證實新城金礦屬“焦家式”蝕變岩型特大型金礦床。一九七六年,該隊在外圍普查過程中,又發現了河東金礦。冶金工業部、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隊,武警黃金部隊也在該區進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該地區先後總共查明20多個大中型金礦,已成為中國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

二、小秦嶺及熊耳山金礦

指豫、陝交界處的小秦嶺地區即秦嶺東段一帶的金礦,古代有人開采過。一九五六年,河南省地質局區調隊最先來到小秦嶺地區,在作1∶20萬區域地質調查時,發現了黃金重砂異常和含金石英脈。一九六四年,河南省地質局根據張輔民提出的小秦嶺地區金礦有良好遠景的意見,組織普查小組赴該區調查,在金硐岔、祁雨溝、文峪等地發現了含金石英脈。一九六五年,河南省地質局組織力量找金,曆時五年,圈出了小秦嶺地區6—7個大、中型的金礦富集帶和遠景區,並探明了較多金礦儲量。一九七六至一九八○年,河南省地質局十三隊、地調一隊又先後重上小秦嶺楊寨峪金礦進行普查勘探,為國家提供了一個大型金礦產地。

位於陝西省境內的小秦嶺西段,經陝西省地質局第六地質隊多年工作,探明了幾個大、中型金礦。近年來,武警黃金部隊也在該區勘查黃金並探明了儲量。這裏現已成為中國重要的黃金礦生產基地之一。

此外,一九七八至一九八二年間,河南省地質局第一地質隊還在熊耳山北麓,根據化探異常發現和圈定的金礦富集區,找到了上宮金礦,已探明為一大型構造蝕變型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