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四川省攀西地質大隊區調一隊於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一年,在會東地區開展1∶5萬區調四幅聯測。他們在已有資料的基礎上,經過實地踏勘,按不同地段存在的主要地質礦產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難易程度,將測區按工作精度劃分為4個區,投入不同的工作量,實踐證明效果較好。測區麵積1800平方公裏,平均每年完成1幅。通過工作,發現了大型金紅石礦床和大型稀土礦床各一處,還發現5個新的含礦層位和多處礦點,基礎地質也取得較好成果。
.山西省區調隊四分隊於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二年在伯強地區開展1∶5萬區調,曆時五年三個月,完成麵積800平方公裏,發現各類礦床、礦點37處。測區圈定的28個重砂、化探異常,見礦率85%以上,並解決了一些重大基礎地質問題。他們認為1∶5萬區調要處理好填圖與找礦的關係。填圖組與礦產組既要分工又要相互配合,重砂測量、化探工作必須先行。
5.廣東省區調隊選擇4種地區開展1∶5萬區調工作。一是成礦遠景區帶;二是礦區外圍;三是配合找礦,為勘探隊提供地質圖和基礎資料;四是配合特區經濟建設,開展專門性的地質調查。一九八○年廣東省政府決定在深圳特區建設核電站,選址區位於蓮花山活動構造帶南側。搞清這一地區的地質構造背景及其活動性,是關係到能否建站的大問題。廣東省區調隊承包了這一任務,從一九八○年六月開始至一九八三年九月,先後三次對廣東核電站的選區、選址、選場進行了1∶20萬、1∶5萬和1∶5000的地質調查工作,為核電站選址提供了地質依據。
6.廣西自治區區調隊應用遙感地質方法,在桂東南成礦遠景區開展1∶5萬區調四幅聯測試驗。從一九七六年開始,於一九八一年提交報告,曆時六年,平均一年半完成一個圖幅。測區1900平方公裏,浮土掩蓋占三分之一,地質構造比較複雜。通過工作,發現有工業價值的鎢鉬礦產地3處,各類礦點多處。實踐證明,在這樣的地區應用遙感地質方法開展多圖幅聯測,能夠加快速度、提高質量。
7.江西省區調隊從一九八一年開始試行以1∶5萬區調圖幅費用包幹為主要內容的技術經濟責任製,一包五年,得到省地礦局的大力支持。區調大隊向省地礦局承包圖幅任務,然後分隊向大隊承包,他們以圖幅費用包幹為動力,挖掘潛力,明顯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擴大1∶5萬區域地質調查的服務領域
隨著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各部門迫切需要各種大比例尺地質圖件和資料。加速發展1∶5萬區調,擴大服務領域,勢在必行。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北京會議後,各省、自治區、市地質礦產局普遍加強了1∶5萬的區調工作。在全麵部署成礦遠景區的1∶5萬區調工作的同時,積極著手進行中心城市及其周圍地區、經濟發展區、沿海港口城市以及經濟特區的1∶5萬區調工作。
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五年,地質工作者在30多個中心城市開展1∶5萬區調工作,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如遼寧省地礦局開展大連地區1∶5萬區調,有區調隊、水文隊、物化探隊、綜合地質隊及遙感地質站共同參加此項工作。半年時間就編製了地質圖、構造地質圖、礦產地質圖、水文工程地質圖、物探、化探異常圖、災害地質圖、旅遊地質圖等13種圖件,及時滿足了大連地區的城市規劃建設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