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期間,南丁格爾護理過很多病人,經曆了克裏米亞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南丁格爾顯示出卓越的治事才能,她通過不斷努力,使得前線傷兵的死亡率從40%降至2%,就當時的醫療條件來說,這簡直可以算是一個奇跡,她的這一貢獻讓當時的國人震驚。
起初,醫師基於傳統的認識,根本就不讓護士們涉足病房,南丁格爾的勤奮以及積極付出最終使得戰地醫院的條件大大改善,她自己出錢為醫院籌資,買必需物品。
她還建立護士巡視製度,每天工作二十幾個小時,每當夜幕降臨時,她總是提著一盞燈出現在各個病房之中,想必在無數個傷員眼裏,她的那盞燈充滿溫情,曾帶給他們無數希望,因此,她也被傷員們親切地稱為“提燈女士”。
基於她在這場戰爭中的忘我精神和積極奉獻,以及巨大功勞,使得護士這個行業得到大眾認可,並且從此確定了這個行業的重要性。
1856年,她從戰爭中撤離,返回英國,政府給了她很隆重的迎接儀式,但是她卻化名悄悄避開了,回到家鄉,她說:“我不要奉承,隻要人民理解我。”
隨之而來的,是更多人的嘉獎和鼓勵,倫敦社會名流自發成立南丁格爾基金會,她用這些公眾捐來的錢在英國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士學校——南丁格爾護士學校,她所做的多方麵努力使得她無愧成為現代護理教育的奠基人,在護理製度、統計與衛生改革等方麵,她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並且還對醫院建築和醫院管理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
在此期間,南丁格爾還寫了幾本關於護理方麵的專著,如《醫院摘要》《護理摘要》,這些書籍成為當時的暢銷書籍,許多人紛紛購買,這些書籍在當時被稱為醫院改革的權威版本,不僅盛行於本土,而且在美國也很暢銷。
這些都足以證明南丁格爾當時巨大的影響力以及卓越的貢獻,她堅定的信念終於在這一刻迸發出了結果,很多曾經質疑她、質疑護士行業的人也都發自內心地佩服與感動。
人生如此,在不斷奔走的過程中,會經曆風雨與嘲笑,甚至是貶低,很多人葬身於嘲笑和詆毀之中,他們原本該有一定的決心和勇氣,或者說出發的時候做好的足夠的心理準備,但是,在真正開始經曆風雨之時,才發現堅持並非想象中那麼簡單,最後選擇退縮。
南丁格爾的義無反顧和承受壓力與非議的勇氣並非常人所擁有的,她曾受到社會各界的質疑,也曾遭到親人的反對,然而,她那顆對傷者充滿愛憐的心無法停止對目的地的向往,是仁愛之心,是對這個世界上的人們充滿的愛讓她願意付出有關自己的一切,乃至婚姻,對一般女人來說這幸福的曆程。
馬克思曾對南丁格爾做過這樣的評價:“在當地找不到一個男人有足夠的毅力去打破這套陳規陋習,能夠根據情況的需要,不顧規章地去負責采取行動。隻有一個人敢於這樣做,那是一個女人,南丁格爾小姐。”這樣的評價於她最為合適不過,後人也許無法想象她的勇敢和大刀闊斧的決心是來源於對人的愛,不求回報,不求名利,更不求與個人有關的幸福。
由於她的影響,護士這個行業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尊敬,越來越多的人投身於此。做一個好護士,是她平生的唯一夙願,這個夙願影響過幾代人,跨越國界,因此,世人把她的生日那天,5月12日,設為國際護士節。
因為這個節日,更多的人抱著同樣的愛心、責任心、細心和耐心從事這份職業,今天,“白衣天使”們繼承這種精神,並且將此發揚光大。
南丁格爾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護理事業,從小那份崇高的道德理想終於化成現實,她做到了,衝破重重障礙,抱著一個信念,一個為他人做一件有益的事情的信念,將夢想回歸於實現之中,載於後世,留在人們心中。